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演讲 > 数字货币发展 前瞻与挑战并存
Home > Foucs > Speech > 数字货币发展 前瞻与挑战并存

数字货币发展 前瞻与挑战并存

演讲者: Speaker: 程炼 2020-12-04 2020年12月04日

胡越:非常感谢各位来参加今天的圆桌论坛!我们今天这个讨论环节是关于数字货币发展的前瞻与挑战,非常有幸请到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与金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炼博士,欢迎程博士!下一位是万向区块链的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邹博士,他有资深的从业经验,欢迎邹博士!

今天这个环节的讨论是关于数字货币的。这是一个非常新兴,也是非常前沿的话题,邀请了两位在业界和学界非常有研究的资深专家。数字货币这个话题非常庞杂。因为近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数千种数字货币。今年主要聚焦于两类讨论,一类是去年脸书推出的加密货币白皮书以后,大家非常关注的Libra,第二个是大家在新闻里看到比较多,就是在深圳进行试点的以数字人民币为代表的央行数字货币。这两类是有潜力成为一种未来新兴支付手段的数字货币。

先请邹博士,这可能是您更为熟悉的一个领域,对于稳定币,先做一个定义,怎么去清醒认识它,包括现在还有一个专门的概念,请做一个简单介绍。

邹传伟:稳定币,简单来说,欧盟在上个月关于稳定币提出了一个监管文件。其中有一个概念要明确,中国支付宝、微信支付都属于支付范畴,钱是从银行卡往支付宝或微信进行充值,最终放到了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的账户里面。与此同时,多了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账户余额,这基本上是一个预付价值的概念。我们日常用得非常多的一个支付工具是支付账户的余额,像Libra,价值基础是它的支付准备金,具有支付工具的功能。所谓稳定币也是基于100%准备金发行的,准备金按照目前的趋势,放在有存款保障的保险里面。发行部门是私人机构,不见得是我们主要的金融机构。它的形式和区块链是有关系的,与Libra不同,不依托于账户,有很好的密闭性特征。在交易方面,可以进行点对点交易,全球稳定币就是指稳定币在全球范围进行,是2C的,让老百姓使用的。

主持人: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Libra,Libra去年发布白皮书的时候,当时的想法是希望背后有四种法定货币作为资产的储备,直到今年4月份,在受到一些挫折之后,更改了一版白皮书,现在变成了锚定单一货币的数字货币。Libra到底能不能推出,2020年只剩两个月了,不知道两位对于这个有没有简单的判断,它还能推出吗?或者是真的能推出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或者不能推出的话,可能在哪方面遇到问题?

邹传伟:我觉得应该能推出的,按照4月份改进以后的计划,单一货币稳定币为主,然后生成超级货币,或者一揽子货币稳定币。大家可以看到,最近不管是金融稳定理事会,还是欧盟,还有美国的货币的文件已经很清楚,如果在欧元区发行欧元区稳定币必须有实体办公的场所,我觉得按照这个方向推下去没有什么障碍,特别是美国,美元的稳定币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业务,不管是法律和实践上都没有障碍。主要的障碍是能不能用起来,能不能真的到实体经济的支付场景里使用。

程炼:现在稳定币有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架构,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不存在太大的困难,可能有观念和舆论上的障碍,因为脸书太强大了,大家担心Libra背后有其他的企图,因为大家对它有比较强的警惕,这可能是一个麻烦。它可能需要在产品的架构和导向上更多的做一些调整,避免想要做银行业务,或者做成金融产品,对它的推出更加有利。

主持人:在锚定单一货币以后,对于监管的挑战小了很多,但是脸书平台本身有一个大的网络效应,关于竞争方面的问题。这块能再展开谈一谈吗,未来有别的平台想要做这个事情,全球监管应对挑战的话,有没有现实的方法?还是不让他发行这个币?

程炼:脸书现在还不是Fintech,现在谷歌、百度的监管也是很重要的问题,Libra是全球范围的,对监管者来说挑战会更大,现在大家比较担心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家比较热的讨论垄断的问题,利用业界综合性的服务享有更多的特权,在这个过程当中,掌握更多消费者信息,使得消费者处于不利的地位,排除其他有可能的竞利者。对于脸书来说,跨界比较厉害,很有可能这方面的担心更重一些。二是Fintech有各方面金融业务,系统性风险属性比较重,大家会担心他们有可能成为系统性的重要机构,一旦他们产生问题,下面的几个领域都会受到影响,这块也是监管当局致力于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一个比较直接的,大家拍脑袋能够想到的方法就是分拆,就是在内部做业务隔离,一方面尽量减少不同金融业务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减少垄断。Fintech之所以出现,就在于金融业务之间和非金融业务之间有很强的耦合作用,假如要做一些简单的分拆,当然在减少金融风险的同时存在一个问题,把这些可能的效益或者其他的创新都给解决掉了,这也是我们监管当局当前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在Fintech方面的监管存在一个问题,我们到目前为止,跟传统产业不一样,我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垄断是有利的或者有害的,在传统产业里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尽管大家觉得那些东西有点书呆子化,但总的来说,传统产业领域我们知道有外部性,假如存在外部性,或者存在不良竞争的问题,垄断的问题,政府要出手。但问题在于Fintech的双边市场情况下,一般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告诉你在什么情况下市场是有效的,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问题,监管者现在也面临困境,实际上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手,就像以前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初关于微软和IE,大家觉得微软太强大了,绑定了IE,其他的浏览器是没办法做竞争的,经济界有不同的观点,因为有网络效应和其他的东西。尽管微软非常强大,实际上没办法真正阻挠其他浏览器兴起,在Fintech领域竞争者的进入,远比传统产业要快得多,在这些方面,无论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非常大的空白,这也是监管界和学界要一块探讨的问题。

主持人:数字货币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当监管者下场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又面临着很多关于垄断和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的讨论。邹博士提到了,关于数字稳定币网络效应和垄断的问题,其实也存在别的问题,包括背后资产的托管,如果现在锚定单一的资产托管是不是问题已经不太大了?美国允许可以对稳定币提供托管,您怎么看?

邹传伟:中国第三方支付的情况,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我们现在的支付备用金都是集中存在中央银行,这笔钱算在基础货币里,这是全世界最高的托管机构,数字货币稳定币不是基础货币,是一种类似于货币市场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低风险、低收益,但它还是会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在里面,从金融的角度,稳定币储备资产监管、从投资的环节、流动性的环节,现在是国际上非常前沿的问题。它和ETF很像,每个稳定币对应了一个资产组合,欧盟的文件就明确说,站在稳定币发行的角度来说,稳定币应该是一种债券,它必须承诺随时以面值向它的用户进行赎回,这样对资产储备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将来这套体系是跨境的,而且规模非常大,它在监管上会是一个前沿的问题,需要讨论。

主持人:假如用Libra放贷,到这一步,会不会对监管形成新的挑战?

程炼:稳定币会不会产生货币创造效应并不是确定的,一种典型的情况是,监管者对稳定币非常谨慎,很有可能要求你进行百分之百的准备金储存,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货币创造效益,因为所有发行的稳定币都被央行可能的发行准备消掉了,这种情况下,不用担心货币创造的问题。假如脸书不太可能把发行准备金都存到央行里,去购买资产,作为背后的发行者,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它创造了货币,在新币发行出来之后,并没有存到银行。我们更担心的是,他会不会通过银行系统做进一步的放大,这和稳定币本身的构造是很有关系的,如果它采取一种比特币的形式,相对来说,货币创造效应小很多,因为比特币不具备金融属性,它就像黄金一样,黄金本身是不能再创造的,当把黄金借给别人的时候,手上就没有黄金了,和纸币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太担心它的货币创造问题,我们更担心的是账户式的货币,在这种情况下,是有可能发生货币创造的。但是,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它和传统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谁的货币创造效率更强一些,这是监管当局担心的。

邹传伟:我同意程老师的观点,按照目前来看,单一货币稳定币都是要交百分之百准备金,这样更多的是支付功能,不会有货币创造。如果是非足额的准备金发的稳定币,是会有货币创造存在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稳定币是USTD,确确实实有这种情况,当然它是很不合规的。如果它进入存贷款环节会不会创造货币,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取决于稳定币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是什么样的位置,如果我们从看央行数字货币钱包来看,DCEP在中国的商业银行是表外的账目,钱包是托管的关系,它并没有参加存贷款的活动,我觉得不会有货币创造。如果Libra将来出来了,把它存到某个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给你一笔存款,这可能就会比较微妙,但我觉得这个应该不会发生。

程炼:可能会给金融机构一些机会——大家的疑虑是,如果我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支付系统,央行的数字货币相对于他们来说,在商业应用上的优势到底是什么?这可能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这也是我比较关心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谈怎么推广使用,怎么和私营部门合作;另一方面,如我们开头提到的,当央行亲自做这样一个东西的时候,又面临着与第三方支付相互竞争的关系。这里面有没有更市场化的方法,您怎么看央行和私营部门的关系?

邹传伟:目前有很多看不清楚的问题。央行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激励支付宝、微信这样的机构参与推广央行数字货币。首先,有一点是很明确的,根据我国目前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管,支付宝和微信是不能直接参与或者变相参与货币的兑换。如果在以前,货币只能是人民币的现金,而现在新修订的中央银行法,这个货币就包括数字人民币。将来支付宝和微信不能参与数字人民币兑换纸币,也不会参与数字人民币钱包。只能由央行指定的商业银行来做这些,目前只有五家。

将来我们可能看到这种场景,目前用第三方支付的时候,扫一下二维码,到付款的环节,一般有两类选项:第一类是用微信钱包的余额,第二类是可以通过关联的银行卡,将来会出现第三个选项——关联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它是通过背后的某家商业银行提供的,跟银行很像。

我们知道,现在人民银行和互联网机构进行合作,希望推广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可能就是第三种选项里,场景、用户、流量都是由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支付二维码可能由支付宝和微信提供的,支付的环节则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完成的。这确实会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大家现在面临的都是零售支付的场景,数字人民币和第三方支付之间肯定会有某种相互替代的关系。数字人民币的份额涨起来了,就意味着支付宝和微信的份额会下降。这个环节中,人民币怎么激励支付宝、微信做这件事情,毕竟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还需依赖于他们线下的场景拓展、二维码的渗透。我觉得有很多选项,现在支付备付金是放在人民银行的,比照超额准备金付利息。在改革之前,这部分利息收入是非常大的。放在商业银行可以形成协议存款,现在只是比照超额准备金付息,按照人民银行讲的利益相容的机制,支付宝、微信支付帮助推广了很多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在支付备付金的时候给你多付点利息,这个商业逻辑就成立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这是一个比较前瞻的想法,关于央行数字货币最近有两条新闻比较有意思:华为最近发布了新的手机,是首款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手机;一个是央行的领导提到,在这次深圳的试点中,用了简单的智能合约。在时间控制上,这一点跟传统的不太一样,一个是智能硬件,一个是智能合约——加上这两个东西,数字货币有独特应用的地方吗?

程炼:现在关于零售型数字货币的讨论当中,一个比较热的点就是,除了传统的支付功能之外,可以新加一些其他的功能,但这种功能一般在账户型的数字货币上更加容易实现。比如,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研究在说,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主体设置不同的份额,或者是设置一定的使用期限。在这种情况下,有使用期限的数字货币促使你更快或者更好地针对不同的主体发放。这一块可能是数字货币相对于传统现金的亮点。不过,麻烦的是,所有的功能通过第三方的支付系统或者银行支付体系也能够实现。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央行支付方式需要改进,但相对于现有的第三方支付方式来说,不一定有想象中那么大的优势。

邹传伟:在华为的硬件方面,人民银行承诺将来数字人民币要有线上支付的功能,哪怕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手机碰一碰钱就可以转出去,等联网的时候再把这些集中上传到人民银行的系统里。据一些研究表明,这个环节不仅仅是软件的问题,还依托于手机里面安全硬件的模块。

前段时间中国银行在车上推ETC,将来联网设备足够大,能够做到匿名,能满足机器之间支付的需求。比如,将来给车用充电桩充电,在支付的环节直接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这个环节比刷卡或者扫二维码更方便。考虑到将来机器作为支付功能的会有很多,参与支付环节的机器也会很多。如果每个机器都通过开银行账户来做,它的开放性不会像数字货币那么好。不管什么样的方式,通过扫码的方式,没有像数字人民币交易这么便捷。

关于智能合约的问题,我很同意程老师的观点。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前段时间在数字人民币刚刚推出的时候,有一些“阴谋论”的观点,有了智能合约的应用,将来政府就会限制个人财富的使用,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但是,附加上一些智能合约的约束,在小范围里是可以的。比如在深圳,如果没用这个钱,那么钱就会自动转回去。这个合约不能用得太广,如果用得太广的话,我的数字人民币和你的数字人民币可能因为智能合约附加的条件不一样,就变成不是完全可比的东西,会影响到人民币统一的市场。

但有一点是可以讨论的,我们现在面临低利率的环境,量化宽松,美国央行在上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承诺,通胀没有涨到3%之前,央行不会增加利息。美联储最近的承诺是可以容忍失业率,如果失业率没降到一定程度,对通胀率的容忍会高一些。央行对市场的承诺在将来能不能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实现,这个影响面比较窄。

主持人:央行数字货币跟货币政策之间是有关系的,数字人民币本身是零息的,这是不是对货币政策没有影响?

程炼:现金通常也不会被认为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工具。数字化现金到时候是不是付息,它是不是被接受,可能会影响更大,但对货币政策影响不会很大,除非数字现金的推出导致了比较大的金融结构的变化,就像有些人担心的存款搬家。不过,一般来说,不会构成太大的问题。

主持人:如果在一个负利率的环境下,保持零息,大家还是愿意更多持有央行数字货币。

程炼:这部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要不要有额度限制,数字人民币在试点的时候是有额度限制的。现在大家讨论,将来实施中可能需要有额度限制,以防止出现随着利率波动大幅流动性的变化,否则不仅会导致金融风险,而且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造成很大的打击,包括迫使他们持有更多的流动性,甚至有可能导致他们不得不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抵消这部分的成本。另外一个问题,离线的碰一碰功能是很危险的,它意味着一旦把你的程序破解了,就可以迅速碰很多人的钱包,把他们的钱骗过来。所以,更好的办法可能是把它变成零钱的形式,相应的风险就小很多。

主持人:央行数字货币刚推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有一个好处,它可以实施负利率政策,这是一个比较充分的理由吗?

程炼:不太构成一个理由。大家原来比较担心这一点,最早在实行负利率的时候,大家担心造成对银行的挤兑,现在国家已经实行了负利率,并没有出现这个情况。把钱锁定在银行系统不是靠现金,更多的是靠金融行业的默认规则。除了包括必须把钱留在银行系统当中之外,还有一些基金有资产配置的要求。即使你知道它是负利率的,但在安全性和其他方面出发,仍然是可以配置的资产。到目前为止,基本上你担心的现金的转移并没有发生,通常大家觉得,哪怕是现金数字化了,兑换更为便利,但不会在总体上改变这种状况。

邹传伟: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最早我们讨论银行数字货币讨论付息的时候,是有零利率的问题在里面。现实中,任何国家推出央行数字货币,不会把现金完全废除掉,现金仍然流通。数字货币是有门槛的,至少需要有智能手机。现金还在,再通过央行数字货币实行负利率的必要性就不是那么大了。从目前央行对数字货币的设计方案看,不付息应该是主流。

主持人: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央行数字货币跟货币政策和移动支付的关系。下面涉及到跨境支付,怎么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我们知道,一些国家的央行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试点。

邹传伟:央行数字货币有零售型和批发型,如果用在跨境支付的环节,两条路都是行得通的。Libra就是零售型的数字货币。我们国家的数字人民币将来能不能作为跨境使用,理论上是存在可能性的。外国商家可以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就能使用人民币和中国人交易,就能跨境了。如果走这条路,对目前的跨境支付清算基础设施、清算行的机制、代理行的机制等影响非常大。第二条渠道是在用批发型的数字货币,新加坡金管局和加拿大银行之间的测试,香港金管局和泰国金管局的测试,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的测试,都是用批发型的数字货币做的。一方面想改进目前的实时全额结算的系统;另一方面,也是想试图缩短代理行的链条。如果用批发型做,里面还是有商业银行发挥作用,但会试图改进这个环节,这个改进是比较局部性的——不过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的压力也会减轻很多。将来央行数字货币用在跨境支付方面,到底以哪个为主,目前没有定论。

主持人:真的把成本降下来了吗?

邹传伟:前面讲的批发型案例效果还是不错,如果两个货币之间跨境同步交售,涉及到区块链跨链的操作。比如,香港数字化的港币和数字化的泰铢不在同一个区块链系统里,进行交互的时候就有跨链的问题。目前,跨链技术不是很完善,还面临技术上的瓶颈。现在大家试验比较多的技术是哈希算法,在跨链的时候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也可能造成失败。到底怎么解决,也有人提出了其他的模式。香港和泰国是货币桥的概念,把数字化的港币映射到数字化泰铢里去,这是另外一种思路。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靠各国央行的努力,包括靠国际组织的协调,还是私人机构也是有空间的,我们看到很多国家央行数字货币,还是用了一些私人公司的技术。区块链从业者愿意在各国央行之间搭这个桥,甚至Libra提出来可以拿自己的基层网络帮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未来在跨境打通的过程中会是怎么样的?是一个各国央行协作的过程?还是私人部门把各国央行牵起来的过程?

程炼:这是各国央行在讨论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在小额零售的跨境支付方面,大家可能会觉得是商业机构的问题。一旦涉及到大额,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央行如何进行交易的协调。

主持人:这是不是涉及到一些标准的设计,哪些方面需要制定标准,大家才能打通?

邹传伟:世界上有7家银行对零售型数字货币进行研究。前段时间发布了报告,我相信后面还会出来。前段时间金融稳定理事会在G20的领导下对跨境支付出台了政策,包括涉及到数字货币的一些做法,这还是一个非常早期的但很重要的方向。

新加坡金管局做了五阶段测试。它基本上把全世界主流的区块链平台试了一遍,发现基本上都能满足它的需求。技术方向是比较多元化的,大家比较重视的是性能和安全性。如果看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的项目,他们特别强调了隐私保护和可审计的特征。刚才说技术方面进行了延展,跨链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私人部门有很多创新,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方案,也被央行使用。

国际上主流的金融稳定理事会等都在牵头做各种研究,将来会涉及到标准方面的几个层次:一是技术标准是什么样的。如果用了分布式项目,我们国家前段时间人民银行的分布式账本也有标准。国际上也在讨论这个标准,最终体现安全性是什么样的,效益是什么样的,隐私保护提供哪些特征,可为审计、监管方面提供哪些便利,肯定会有一些标准;二是经济学方面,到底央行数字货币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学的方案,批发型还是零售型的?在跨境环节同步交售是什么样的情况?本国怎么进行系统解绑?这都涉及到一定的标准。

主持人:中国现在有人民币的跨境系统,它和原有的系统关系是什么样的?或者原来的系统可以进行改革适应新系统吗?

程炼:它们之间基本上是互补的关系。包括大家经常有个误解,CIPS好像取代了原有的系统,CIPS还是依循这个链条来做的。对于SWIFT系统,大家说过很多次了,它本身不是个支付系统,而是一个报文系统。这几个是在不同层面上的。即使我们后面建立了跨境的数字支付系统,它们相互之间主要是互补的关系。CIPS走的更多的是银行支付的通道,也有可能它们相互之间会产生跨境数字货币的方式来做,但总的来说,不会太影响现在的模式。

主持人:我们前面讨论了人民币,现在讨论央行数字货币,未来这两个货币是共存的形式吗,既有私人发行的稳定币,也有央行的数字货币,相互之间会有兑换和打通吗?还是说,未来会占据主导地位?

程炼:现有格局肯定会存在,会有数字货币,跟私人稳定币竞争的其实不是央行数字货币,而是央行法定货币。从这一点上来说,不会有太大的格局变化。从央行的角度来说,发行数字货币,除了技术上的问题,更多还是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上的问题。账户型的央行数字货币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央行发行现金,现金到居民手上以后会发生诈骗、欺诈的现象。如果是账户型央行货币,在这个过程中,央行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是很大的问题——这是真正影响央行数字货币投入使用最大的问题。

邹传伟:这个问题,在中国按照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基本上是禁止人民币在中国离岸市场发布的。欧洲9月份表达的态度还是比较开放的。他们认为,我只要把你管好,要求100%的准备金,要求发行人在欧盟有法律实体,有办公场所。所以,这基本上还是被视为一种支付工具进行管理,建立起了一套监管的体系。

从这个方面来看,比如将来在欧元区、美国这样的地方,有可能会出现银行数字货币和私人部门发行的数字货币共存的情况。这对货币和支付的影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就像我们今天担心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没有人会讨论央行数字货币对人民币货币政策的影响。Libra也说得很明确,如果哪个国家有银行数字货币,他会把银行数字货币作为稳定币的准备金。这个过程和目前我们国家第三方支付是很像的。目前支付备用金是放在央行,将来Libra欧元的稳定币准备金是欧元的数字货币,也是代表央行的,不会有托管、投资这一系列的风险。

主持人:今天我们还是有很多话题值得深入探讨一下,非常感谢两位嘉宾,今天有很深入和技术性的讨论,希望能够给在场朋友一些新的观点和启发。今天先到这儿。谢谢两位嘉宾的精彩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