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演讲 > 文化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Home > Foucs > Speech > 文化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文化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演讲者: Speaker: 曾刚 2021-09-09 2021年09月09日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将从整个金融体系的角度入手,谈一下我对文化金融发展体系的一些基本看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把文化理解为产业金融的一种类型,因为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产业,尽管它和制造业不太相同,但毕竟还是实体经济产业组成的一个部分。而我们国家从发展的角度来讲,现在对金融的要求,是要其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所以文化金融作为产业金融的一种类型,我想它是符合国家发展导向的。那么金融应该如何去服务文化产业?这要根据它的特征来构建相应的金融体系。

原则上来讲,这个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的、更加丰富的一个产业体系,我做了一个简要规划,这其实也是别人研究的成果,梳理的还不太完整,主要就是作为一个产业来讲,它的融资渠道大概有哪些方面。

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产业的资金来源,都是比较多元化的,既包括自有资金,也包括来自于政府的,当然还有来自于金融层面的。所以说从金融层面的角度来讲,我们这个体系实际上是要和它整个企业的融资需求,或者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整合。但这其实是不完整的,因为未来可能还会有创新。刚才金巍老师讲到了信托、资管,在银行资管当中,对文化的投资实际上早就有了,属于非标投资中的一个类型,现在被归入了另类投资。不过,由于资管新规,原有的模式需要进行调整,未来还需要去探讨新的发展方向,因为实践当中有这样的需求,而且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讲,也有这样一个内在发展逻辑在其中。

刚才我们提到的几大类,一个是银行贷款主导的,但是实际上从融资人角度讲,是各类债权类的融资,属于间接融资范畴。还有直接融资的,比如权益性融资,有不同层次的权益市场。然后还有产权交易,产权交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文化产业的产权交易发展还在起步过程当中。所以总体来讲大概是这样一个框架。

下面我对于每一类主要的融资渠道将做一个简要介绍。

第一个是银行信贷层面。在中国不管做什么,银行都是主导,原因是它体量很大,如果银行不参与其中,就很难形成规模。所以我们看到过去做的很多事情,包括现在讲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最早可能都是其他机构做,但是做到最后主要还是银行体系的资金占据绝对主导。所以在中国我们讲,从目前来看,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我们还是以银行信贷占据绝对的主导,但是如果将它作为一个产业来考量,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回报周期相对比较长,很多实体产业都面临这个问题。金融套利的时候,回报是很快的,但是一旦涉及到产业投资领域或者具体某个产业的话,都会存在回报比较长,回报不确定的问题。二是可供抵押的东西比较少。之前有人批评银行是开当铺的,当然,从技术层面来讲,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用作控制风险的手段,抵押物还是需要的,尤其是在大额贷款业务中是必须要的。小额贷款用一些信用创新是没问题的,但是要形成长期规模的话,无抵押的东西很难做风险防控。不光是在中国,在美国银行业当中,不动产抵押也是非常高的,因为这是风险管控的手段,不能因为我做了这个就认为我是一个当铺。

从文化产业来讲,抵押物还是比较稀缺的,虽然有些文化产业是有物质基础的,但是有很多文化创意产业不见得有,所以这是它贷款时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由此就会对银行产生这种信贷需求,这种简单的贷款投放会带来很多影响,所以就需要一些创新,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因为时间有限我就不展开了。很多小微企业贷款都面临着这个问题,可能文化产业更具特点,就是它的这种回报不确定性会比一般的制造业大一点。因为制造业至少还有一些工业技术比较成熟的时候,比如在以前,通过看制造企业的水电费,我就能估出他的产量出来,然后再看看市场就能估出他大概的现金流。而文化产业不能这样做,文化创意产业现在有很多东西是无法预测的,其波动性可能会非常大。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层面上也开展了很多创新,比如刚才建行的同志就讲到了投贷联动,这是一种类型的创新,当然还有一些组织架构的创新,比如杭州银行就设立了专门的科技支行,专注于科创文化产业的服务。这些创新的手段,过去也做了一些事情。

着眼于未来,银行信贷如何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首先是需要多方面合作,分散信用风险,这其中有可能需要通过和政府的合作,和担保公司的合作,和保险的合作,把风险进行分担,然后找一些类似于深圳文交所这样的发布平台,在上面可以把各种信息进行充分的展示,进行金融服务的撮合,也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投贷联动在未来可能是这个领域当中非常重要的发展手段。

第二个是产业基金层面,这类基金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主,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这个领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发展非常快的,像深圳这个地方也是,本来就是一个创业的乐园,所以创新是非常多的。

当然,产业基金领域目前发展也存在着一些瓶颈,一是文化产业基金仍以政府引导为主,市场参与不够充分。二是缺乏应有的法规和保障制度。三是专业人才缺口大,除了金融方面的专家外,面对产业问题的时候需要做产业出身的专家,如果我不知道这个产业怎么发展的,前景会是怎样的,那我只能看他有没有抵押物,或者看他赚不赚钱,这是很片面的。很多投资领域的专家,私募管理的投资人、管理人都不是搞金融出身的,但有一帮搞技术的,专门投他熟悉的领域。所以要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够更好的推动产融结合的发展。四是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这个依赖于各层次交易市场的发展。

所以,产业基金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完善市场机制,引导民间资本,二是大力发展多层次的市场资本体系,三是要注重文化产业基金的内部治理问题。

第三个是金融市场层面,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直接融资现在是在不断发展,从市场来看,直接融资应该会成为文化领域当中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

在债券市场中也有一些间接融资转直接融资的方式,这一类也是一个发展方向,例如 ABN(资产支持票据)这样的,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当然把非标准化转化成标准化过程当中需要很多基础的东西,包括信息的完整性,标准化的过程,以及相应的一些创新。这部分在金融市场层面上,仍然有很多可以去创新的空间,尤其是在现阶段来看。

最后还有其他融资方式,有些我就不再展开论述了。比如信托、保险,还有之前我们国内一度发展的众筹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众筹应该是没有机会的,众筹估计已经成为非法集资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托这个领域未来还是有很多空间的。当然,这种空间不光是一个简单的融资通道,可能还会提供一整套的服务,然后以服务信托的形式,去扩展它的功能。这个是信托在中国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存在,它里面所覆盖的一些功能可能还是比较独特的,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探讨的一个创新方向。

以上是大概的一个框架,最后我再简要的总结一下,我们未来该如何去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文化金融体系呢?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基础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因为文化市场当中最大的问题是估值问题,所有的金融产品都会涉及到估值问题。尤其是发展实业融资,估值就会涉及到,其中对硬性的东西比较好估值,比如房地产好估值,因为太标准化了,房价多少,价值是稳定的。但是其他涉及到软性的部分,知识产权很难评估。在这种基础之上没有基础市场的话,我们很难对它进行准确的估值,所以这部分在未来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发展市场的过程中,还可以提供一些初期的投资银行服务,包括产品对接等各方面内容。

第二个层面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围绕着文化的产业链去拓展,虽然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我没有研究过,但是我了解一些制造业的产业链,是拉的非常长的,一旦长了之后,它做供应链金融的体量就非常大。针对文化产业而言,构筑和其产业链相适用的金融服务体系,是未来值得去探索的方向。还有就是多种金融工具的结合。

最后一个是监管制度还需要完善,我们现在还在起步阶段,涉及到的一些基础制度还不完善。包括资产证券化、投贷联动等创新产品,在现有的框架内还是存在着一些政策上的障碍,需要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因为时间有限,我简单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期待后面专家更精彩的发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