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演讲 >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分工会愈加明确
Home > Foucs > Speech >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分工会愈加明确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分工会愈加明确

演讲者: Speaker: 曾刚 2016-11-09 2016年11月09日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分工会愈加明确

曾刚认为,当前我国金融发展有三大背景:1、宏观经济增速下降,需求结构由投资主导转换为消费主导;2、金融风险上升,“资产荒”出现;3、互联网发展。他认为互联网并没有导致银行存款的分流,但是培养了用户使用移动端触达金融服务的习惯。

曾刚预言“金融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前台会越来越专业化;中台会越来越集中,降低成本;后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越来越平台化,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能力,组合更多的机构资源进来,更有效地降低它的成本。”

他表示未来传统金融和新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的理想状态是会走向更为专业的分工,“传统金融在它的资金来源方面仍然占有优势,在客户的获取方面仍然占有优势,尤其是在线下网点当中,同时在风险控制方面有它传统的优势。但是,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在一些细分领域、例如在资产端可通过与机构之间的合作,有效降低传统金融机构的成本,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同时,传统金融机构有一些互联网化的发展,但痛点在于它缺乏这种能力和技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整合合作,形成共同的发展。”

以下是曾刚演讲全文:

我讲的内容与会议主题相关,讲一下“互联网+”下金融生态的问题。

实际上,金融体系是多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既有规模大小的不同,也有业务范围的不同,构成了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吻合的完整生态系统,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除了竞争以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合作。

从这个角度我去理解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的关系,因为我是一个研究传统金融机构、研究银行的人,一开始我们就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并不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也不太可能颠覆,我们也看到目前发展的情况,实际上更多的是相互的融合,更多的是改变了原来整个金融体系存在的一种状态,这实际上是对于生态的一种改变。传统金融机构业务的模式以及范围都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而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或者企业在其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我今天主要讲两块内容,一是中国目前的金融生态变化的环境。我们看到互联网金融过去的发展也好、它的影响也好,都离不开中国这个大的金融背景,为什么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可以非常热闹,过去发展得非常快,新词汇不断涌现,刚才伍主任讲了很多新概念,为什么在中国可以达到非常令人关注的程度?而在技术同样发达,金融体系可能比我们更发达的美国,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创新,或者说没有受到如此多的关注,是因为它的技术问题还是体制问题或是因为提出的?在我看来,和它的整个大环境和背景有关系。第一部分我想简单讲一下对中国目前大的金融环境背景要有一个预测,这对我们预测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生态发展都有好处,是一个基础。二是想讲讲在这样的变化下,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下,未来中国的金融生态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

第一,目前的金融大环境,主要可以概括为三大背景。

影响金融生态或者影响金融生态的元素有非常多,我认为有三个最重要的,一是整个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一个大的特点是结构性减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为什么重要呢?一方面它使整个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变缓,二是在宏观经济当中的总需求结构发生了迅速变化。早几十年中国的经济都是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这种情况下,企业是最重要的金融需求者,绝大多数金融服务需求实际上都集中到企业部门,到今天为止,传统银行业当中来自企业部门的收入还是占据主要比重。但是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经济需求结构开始发生迅速变化,三季度的数据显示,消费在整个经济增长总需求当中的占比已经超过70%,当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消费确实在增长,另外一方面也是企业部门过度收缩、投资需求迅速萎缩。这样一个变化让我们整个金融服务的变化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会发现,以前大家都在竞相追逐企业的金融服务,消费金融骤然成为一个热点。企业部门成了主体的金融需求部门,居民部门杠杆率水平也在迅速上升,今年新增贷款中有30%以上基本是投向居民部门,而且二季度、三季度部分月份70%以上新增贷款都是放给个人,当然这也契合互联网金融讲的消费蓝海,原因很简单,它有一个大的背景是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个变化能持续多长时间,是未来发展研究的。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速度会是什么样,这对未来整个行业金融发展的方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认为第一个大的背景是结构性的减速,增长速度变化过程当中总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金融服务的内容和需求重点发生变化。

第二个需要关注的是整体金融风险的上升。

怎么去理解这个问题?从数据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一两年当中,尽管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今年GDP增长也就6.7%,但是回过头去看,金融货币层面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贷款规模增长速度和M2增长速度还在年初的目标范围之内,大概在13%左右。但是我们知道,现在银行信贷远远低估了实际的信用增长,因为现在银行已经不靠信贷了,大家如果有兴趣去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好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贷款占资产的比重已经是40%甚至30%以下了,更多的资产投到债券和其他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信贷的增长速度目前在13%左右,M2增长速度在24%以上。你会发现,货币金融的增长速度和实体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裂口,一个是资产价格的上涨和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上升,大家也能明显地感受到,从企业到个人,在过去这段时间我们的融资环境在极度改善,以前去小银行贷款可能比较困难,现在一天要接好几个电话,问你要不要贷款。这个环境的改善也是一个很大的背景,我个人开玩笑讲,“三去一去一降一补”,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金融业在中国是不是也是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呢?如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去考虑金融生态的新变化,未来它也是一个重要的约束,我们预计这样的环境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个人认为,金融业,包括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经历一些调整,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是很正常的,也是一个趋势。

第三个是对整个金融产生很基础影响的互联网的发展。

从传统银行业的角度来讲,倒不是互联网企业颠覆了银行或者让传统金融业的收益水平下降,目前看起来并没有这样太明显的直接影响,以前我们曾经担心像余额宝这种产品的出现会不会让银行的存款流失,导致银行最终会被颠覆掉,但是从去年到今年我们观察到银行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存款自然增长太多了,以至于现在很难有把它用出去的机会。大家知道,M1、M2虽然都是银行存款,只是不同口径的存款,按统计,到今年三季度为止,M1的增长速度是百分之二十几,意味着在银行什么都没干的情况下,银行体系M1的增长高达24%,根本没有存在银行存款下降或分流的情况,存款还在持续快速增长。现在的困恼是资产太少了,存款增加了之后,资产端到底配什么样的资产可以满足储户利息增长的需要,这是银行的一个痛苦。当然这也意味着未来金融生态的变化里,对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些新兴业态来讲,融资好像不是个问题,以前大家说在互联网上做流量吸引大家来买产品、吸引资金,现在看起来,资金不是一个问题,更多的专长限制在于资产方的获取。待会儿我会讲到在新的生态下一些新的机构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回到刚才讲的互联网对银行的影响,我觉得比在于对传统机构传统业务的分流或冲击,更多的是改变了用户的习惯,这个影响是很大的,用支付宝也好或者其他很多的互联网金融培养了客户用移动端或者电子终端来进行交易的习惯,这个习惯对银行的影响是什么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金融机构的电子替代率迅速上升,今年年中的时候,上市银行电子替代率的水平都在90%以上,最高的已经超过98%。券商的电子替代率更高了,在营业部已经看不到当年那么多盯盘的人,现在都在家中操作。客户习惯的这种替换让传统金融机构网点的价值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人多是网点的优势,现在已经成为了负担,因为未来绝大多数业务要在网上完成,这个时候如何去打造传统银行互联网端的能力成为银行的痛点,这个痛点并不在于技术,技术只要花钱都能买到,但是问题是如何把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服务当中,其实传统金融机构是缺乏这种想象力和能力的。我们会发现,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的很多创新被商业银行迅速加以复制,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对银行的影响或者对整个金融业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让它传统的价值丧失,逼着它从网点上、从形态上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给它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带动了它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渠道的使用、用户习惯的变化对金融机构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降低运营成本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们也看到,过去几年当中国际大型银行的网点数量实际上是在减少,人员数量也在减少。中国银行业从去年开始人员已经在减少,今年上半年更明显,未来我们预计网点数量也将发生这样的调整,这就是一个大的背景和环境,关于金融生态背后主导的因素。

在现在的情况下,整个金融业的生态变化是什么情况呢?一方面是新兴业态或者企业不断进来,有一些新的玩儿法,包括之前很多第三方支付、P2P等各种形态在做一些尝试。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做一些互联网金融尝试,我们看到很多银行现在都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也有自己的网上支付和各种各样其他的互联网创新。我认为这还是变化过程当中的,刚开始的时候,新的生态和新的领域出来了,大家都按照这些想法、按照这些模式去复制。而且大家都有个想法,想做大而全的方式,因为有一两个成功的大而全的模式在那个地方,其他所有的机构都想着去做大而全的方式,什么都想自己做,比如刚才讲的银行去做电商、互联网企业甚至实体企业都在搭建自己的金融服务平台,都想做大而全的生态,抱着这样一个很好的想法,这是目前的一个状态,也说明了现在整个金融生态还在快速变化过程当中,它最终有没有成型呢?我个人觉得恐怕还没有,大家都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去尝试新的领域、尝试一些新的模式,试图去打造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或者完整的生态链。但是实际上到最后,因为不同的机构是有不同能力和专长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现在大家百花齐放这种状态,所有人都一窝蜂去干金融或者干互联网金融这种状态会逐步趋于理性,这个时候,专业化可能会变成未来一个更多的趋势。现在所有人都想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未来可能只需要在一个点上做得非常专业,就成为它一个成功的方向。我们认为,一个成熟的金融体系当中,如果把金融业务分为前台、中台、后台,我们认为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前台会越来越专业化,中台会越来越集中,这样降低成本,后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越来越平台化,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能力,组合更多的机构资源进来,更有效地降低它的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传统金融和新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未来的理想状态会走向更为专业的分工,传统金融在它的资金来源方面仍然占有优势,在客户的获取方面仍然占有优势,尤其是在线下网点当中,同时在风险控制方面有它传统的优势。但是,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在一些细分领域、在资产端,它可能会有一些专业的能力,通过它和机构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降低传统金融机构的成本,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同时,传统金融机构有一些互联网化的发展,但痛点在于它缺乏这种能力和技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整合合作,形成共同的发展。


所以从长远来看,新的监管办法出台以后,有些人对互联网金融持有悲观的态度,前两年过度乐观,但现在又过度悲观。但是我们认为,整个金融生态的改变对提升效率有很好的作用。在今后一段时间的调整、整合和市场筛选之后,未来可能会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生态,向着更加专业化、合作化的方向去发展。对于可持续来讲,这可能是未来真正意义上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短期的吸引眼球的炒作或者过度关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