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智库论坛 > 【智库讲坛|会议预告】2022-2023年度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第二次学术研讨会——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Home > Metting > THINK TANK FORUMS > 【智库讲坛|会议预告】2022-2023年度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第二次学术研讨会——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库讲坛|会议预告】2022-2023年度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第二次学术研讨会——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 简介:

【会议综述】2022-2023年度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第二次学术研讨会平行论坛2——家庭金融

3月31日下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四川大学等高校的5名论文入选者参加了“2022-2023年度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第二次学术研讨会”平行论坛2“家庭金融”的论文汇报。南开大学周云波教授、《中国人口科学》编辑部许多编辑、《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柳荻编辑、南京农业大学亓浩助理研究员担任本论坛点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珩担任召集人。

论文汇报

图片2.png

胡聪慧副教授汇报

北京师范大学胡聪慧副教授汇报了研究成果《Beyond Performance:The Financial Education Role of Robo-Advising》。他基于蚂蚁金服提供的“帮你投”用户数据和支付宝投资数据,讨论了智能投资顾问是否会对使用者起到金融教育作用,并得到三个重要发现:一是相比于投资者的自主投资组合,智能投顾的投资组合表现出更好的投资业绩,表现为收益波动率较低且夏普比率较高;二是就智能投顾互动更积极的投资者而言,智能投顾对其采用者也有积极的溢出效应,改善了他们的投资行为;三是智能投顾与投资者进行互动有效地发挥了教育投资者的作用,提升了投资者金融知识。他认为,该研究提供了大样本、非实验性的证据,并有效证明了智能投顾可以成为金融教育的有效工具。

点评

图片4.png

许多编辑点评

图片5.png

亓浩助理研究员点评

《中国人口科学》编辑部的许多编辑认为,该研究有两个可以改进的地方。一是就文章结构而言,文献回顾和贡献可以与引言合并,适当在研究背景中增加智能投顾的介绍,将实证模型中的结论部分单独成节。二是就表现形式而言,全文表格中的均值和标准误的小数点位数应保持一致,附录应该放在图表之后。南京农业大学的亓浩助理研究员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投资者教育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建议尽量延长样本期限,并且也可以考察上行与下行金融周期中投资者的自主投资表现;二是建议在后续DID回归中增加事前趋势检验;三是在机制检验中,使用时间的长短与投资知识的丰富程度可能难以建立起强相关关系,智能投顾的推荐组合也不一定是最优的组合,需进一步思考和改进,建议重新思考“教育功能”的机制与结果。

论文汇报

图片6.png

王慧敏博士汇报

山东大学的王慧敏博士生报告了团队研究的成果《数字经济是否让女性更加独立?》。她表示,在我国长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基础上,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女性更加独立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此背景下,她利用我国地区层面的数字经济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女性独立的影响后,得到了四个重要发现,一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地提高了女性的经济独立水平和精神独立水平;二是数字经济的发展还能够缓解女性的“婚姻惩罚”和“母职惩罚”;三是数字经济的事业保障效应能促进女性参与非农就业、灵活就业;四是数字经济会通过资本巩固效应来促进女性的个人资本积累和拓展其社会关系,进而帮助其更加独立。她提出,要强化女性数字素养,发展女性友好型就业形态等对策建议。

点评

图片4.png

许多编辑点评

图片11.png

周云波教授点评

《中国人口科学》编辑部的许多编辑对该文章提出了三点疑问:一是如何确保因变量(精神独立)和关键自变量的可信度和可解释性;二是为何不考虑个体固定效应;三是非农就业、灵活就业、工商业活动、互联网商业活动是如何取值的?对照组设置是否合理?他认为,该文章有两个改进的地方:一是借助文献论证女性总收入作为女性经济独立代理变量的合理性以及女性精神独立的变量是如何构造的;二是在传导机制部分建议考虑是否需要多次区分婚姻状况和生育状况。南开大学的周云波教授认为,该文章有四个需要思考的地方:一是文中女性“依附”的对象主要是谁?研究对象聚焦在已婚女性是否更为合理。二是在理论机制方面,建议从女性个人的时间配置、与丈夫的分工等家庭内部分工以及女性主观方面的因素(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等视角进行分析,可能更具有创新性;三是在模型上,建议采用面板Tobit模型并控制女性的个体固定效应;四是在异质性分析中,建议将女性从年龄层次的角度进行划分。

论文汇报

图片9.png

亓浩助理研究员汇报

南京农业大学的亓浩助理研究员汇报了《数字化转型与农村金融服务质效:来自1700家农村金融机构的证据》。他以全国1700家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的提升效果后得到四个重要发现,一是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动农村金融增量扩面和结构优化,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二是数字化转型一方面能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甄别和信用评估能力,降低农村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信贷交易成本,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效率;三是农村金融机构所在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的提升作用越大;四是在农村金融服务增量扩面的过程中,涉农贷款利率保持平稳,没有出现显著变化。

点评

788.png

柳荻编辑点评

图片11.png

周云波教授点评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的柳荻编辑从编辑视角指出,有三个可以改进的地方:一是文章缺少理论分析。目前的背景介绍和文献综述不足以体现理论基础,需先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说,并逐一进行验证。二是数据来源说明。建议加强对数据获取、分布和处理过程的说明。三是写作规范问题,需优化表述,以此提高文章规范性。例如,摘要需要进一步凝练;引言应聚焦问题提出,而不应出现研究结论;提高文字表述的准确性;加强结果呈现和对应解释说明的严谨性等等。南开大学的周云波教授认为,该文章有六个需要改进和思考的地方:一是要在文章中明确数字化转型如何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影响农村金融服务质效,并提出相应的假设;二是建议围绕农村金融机构的特殊性进行文献梳理;三是建议围绕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三大特点分析数字化转型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的影响机制;四是建议增加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的内涵;五是建议使用渐进式DID方法对数字化转型影响农村金融服务质效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六是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如何提高受教育水平较低、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地区的金融机构数字化水平。

论文汇报

图片12.png

李梦娜博士汇报 

南开大学的李梦娜博士研究生汇报了《数字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与城市农民工相对贫困》一文。她以城市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效应对城市农民工相对贫困的影响后,得到三个重要发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能缓解了城市农民工的相对贫困状态,且城市规模会强化缓贫效应;二是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升工资性收入缓解城市农民工相对贫困,当城市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非工资性收入提升也有效发挥了减贫效果;三是在大城市中高人力资本、高数字素养、新生代的农民工更易享受数字经济规模扩大带来的红利,折射出明显的群体数字鸿沟现象。

点评

图片10.png

柳荻编辑点评

图片14.png

亓浩助理研究员点评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的柳荻编辑认为,该文章有4个需要改进和思考的地方:一是建议在综述和理论分析中引入数字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与城市农民工相对贫困之间的作用机制;二是该研究使用的是2016年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但该数据库已经更新至2018年,建议作者考虑进一步更新数据,以提高时效性;三是该文用每万人电话机数量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1953年人口规模衡量基期城市规模作为工具变量可能有待考虑;四是该文在研究假说、变量系数、p值/显著性表述等等问题,存在表述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南京农业大学的亓浩助理研究员提出了三个改进意见:第一,在如何对待“城市规模”方面,一是建议引言部分合理引入城市规模,二是对城市规模的衡量比较粗糙,三是利用Logit模型中考察交互项比较困难,工具变量构造也比较困难;四是建议对城市规模(集聚经济)做深入挖掘;第二,在“相对贫困”的机制分析方面,单纯分析工资增长效应过于单薄,建议作者对不同的收入阶层进行分析,从而刻画出城市农民工从数字经济发展中获益更大;第三,在数字经济的度量方式方面,一是建议从城市层面进行分析,二是建议增加每个工具变量选取的合理性论述。

论文汇报

图片15.png

李梦雪硕士汇报

四川大学李梦雪硕士研究生汇报了《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规模效益》。她认为,自2018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以来,随着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数字技术向三农领域的快速渗透不断颠覆农业农村传统生活与生产模式,为破解农业规模经营困局带来了新机遇。鉴于此,她利用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数据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规模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挥规模效益。第二,农业规模效益主要流向农业经营主体,并在该过程中带动更多农户共同参与到效益分配,缩小了乡村内部不平等。

点评

图片11.png

周云波教授点评

图片14.png

亓浩助理研究员点评

南开大学的周云波教授提出四个建议,一是建议围绕农业规模效益的概念,厘清农业规模效益的概念范畴,明确其与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和逻辑顺序;二是明确产业链延伸和农业效益分配的在农业规模效益中的位置;三是介绍农业规模化经营指标以及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体系、农业效益分配等相关变量整合在一起;四是建议将农业技术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不属于农业效率的指标改为农业投入。南京农业大学的亓浩助理研究员提出四个意见,一是建议增强论文的层次感,明确论文基准回归、机制检验和进一步分析;二是建议增加对“农业规模效益”内涵和度量方式的阐述;三是基准回归与实证指标选取部分不一致;四是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析农业收益分配问题不够准确;五是异质性分析的系数比较相近,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六是增加基准回归系数经济显著性的论述。

召集人张珩最后对分论坛进行了总结,并感谢各位汇报人对研究成果的充分分享以及各位点评专家的精彩点评。

(供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张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