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财政风险专家工作室召开课题及重点工作推进会
全 文ALL
国际金融通讯(2021年第26期,总第42期)
2021年07月18日
IMF
亟需采取紧急行动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双轨”复苏
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撰文表示,由于疫苗供应、新冠病毒感染率和提供政策支持能力存在巨大差异,世界经济复苏呈现出“双轨”趋势。对此,IMF呼吁G20以及全球的决策者采取紧急行动。
增长分化带来了种种风险。较贫穷国家疫苗接种率低,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及其变种,这可能会破坏全球经济恢复进程。同时,财政资源萎缩使贫穷国家推动疫苗接种以及支持经济发展的工作更加困难。美国通胀或通胀预期存在着持续上升的风险,因而美国可能比预期更早地收紧货币政策、实施加息,这将导致全球融资环境急剧收紧,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资本大量外流。
对此,格奥尔基耶娃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加强国际合作,尽快结束疫情。包括更多地与发展中国家分享疫苗、加大并放松疫苗方面的融资以及移除疫苗供应链中的障碍。第二,确保经济复苏。感染率上升的国家需要依照可靠的中期框架对医疗部门及脆弱家庭、公司实施支持政策;对于疫情得到控制的国家,政府应当逐渐停止支持政策,但同时应当加大社会支出与开展培训,以减轻对于劳动者的冲击。如果经济处于逐渐恢复,央行应当注意不要对暂时的通胀上升做出过度的反应,并要与公众谨慎沟通政策计划。第三,加大对脆弱经济体的支持力度。为了帮助低收入国家,发达国家需要在优惠融资及债务处理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为了提供永久性的债务减免,IMF将致力于推行“共同框架”。[1]
PIIE
利用国际组织支持G7全球最低企业税提案
在7月9日至10日的会议中,二十国集团同意继续推进全球税制改革,实施15%的最低税率。该改革的下一个难点在于各国立法机关要如何修改税法及税则,或许具有广泛合作关系的国际组织(例如WTO、IMF或者世界银行)可以很好地支持这一进程。
其中,IMF对税制改革有充分的了解,可以快速发现七国集团尝试使总体公司税率低于15%的税收做法(例如,美国国会正在讨论给予半导体产业25%的税收返回),从而保证全球税制改革的有效性。很多非七国集团的国家通过降低总体公司税率的方法,吸引了跨国公司的投资,从而提供高薪的岗位。因此,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税制改革可能会改变这一状况,这将对当地就业机会、所得税收入与增值税收入造成打击。IMF不仅可以对潜在的损失进行评估,还可以为受到影响的国家提出发展及财政方面的建议。如果跨国公司总部所在的国家(基本上为G7国家)同意向IMF提交公司的会计报表及税收状况,那么IMF则可以作为公正的第三方,来确认哪些跨国企业需要监管,以及如何分配税收。[2]
美联储
美联储货币政策报告
美联储于7月9日发表货币政策报告。
2021年上半年,劳动力市场持续复苏。平均每月恢复就业岗位54万个,失业率从去年12月的6.7%下降至今年6月的5.9%。尽管劳动力市场快速恢复,但6月份失业率依旧偏高,并且劳动力参与率一直保持在低位,同时低收入人群在就业上受到的打击更加明显。美联储认为随着疫情好转以及失业保险结束,这些问题可能会有所好转。PCE从去年年底的1.2%提升至今年5月的3.9%,主要是由于疫情导致的基数效应,以及供应链的瓶颈问题。今年一季度,真实GDP上涨了6.4%,主要体现在家庭消费、商业投资的上涨及企业存货的减少。二季度的数据表明,未来需求还会强势上涨。
自2月中旬以来,股票价格和长期名义国库券的收益率上升,但家庭抵押贷款利率仍接近历史最低点。因为基于市场的贷款条件保持宽松,且银行贷款条件显著放宽,所以企业及家庭的整体融资条件进一步放宽。
为了支持经济复苏,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在达到充分就业、长期通胀率达到2%之前,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保持在0%左右,并继续每月购买800亿美元的国债,同时每月增持至少4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
欧央行
欧央行货币政策新策略
7月8日,欧央行发布了新的货币政策策略。
在维持物价稳定这一目标上,欧央行理事会认为HICP依旧可以很好地刻画欧元区的通胀情况,但为了增强HICP的代表性及跨国可比性,理事会计划将业主自用住房纳入HICP的计算当中。目前,业主自用住房价格指标既包括消费,也包括投资。因此,委员会将对如何排除投资因素进行研究。在此之前,现有的HICP依旧是货币政策决定的主要依据。理事会仍将致力于在中期实现2%的通胀目标。该通胀目标具有对称性,即认为实际通胀率与目标的正、负偏差都具有相同的危害。货币政策决定将继续秉承中期视角,对政策措施进行相应评估。
由于均衡实际利率可能会保持在较低水平,所以货币政策应当考虑名义利率有效下限带来的各种限制。事实证明,欧央行自金融危机以来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能有效对抗通缩压力,因此,在利率接近有效下限的情况下,欧央行仍然要继续运用这些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有效下限可能使货币政策的效果出现非对称性,通胀率很可能更容易低于目标。只有强有力的货币政策才能保证通胀目标的对称性;逆周期的财政政策也将在稳定宏观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欧央行调整了其整体分析框架,将框架分成了经济分析以及货币金融分析两部分。总体框架考虑了这两个部分包含的结构、冲击及调整过程的内在联系。经济分析聚焦于实际及名义经济发展,而货币和金融分析则主要分析货币及金融指标,关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理事会还表示,未来欧央行还将更加频繁地回顾与审视其货币政策策略。[4]
编译:贺怡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助理
审校:胡志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1] Kristalina Georgieva, “Urgent Action Needed to Address a Worsening ‘Two-Track’ Recovery,” https://blogs.imf.org/2021/07/07/urgent-action-needed-to-address-a-worsening-two-track-recovery/
[2] Simeon Djankov, Gary Clyde Hufbauer, “How Ca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Support the G7 Tax Proposals?” https://www.piie.com/blogs/realtime-economic-issues-watch/how-can-international-institutions-support-g7-tax-proposals
[3] Federal Reserve, “Monetary Policy Report,”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monetarypolicy/mpr_default.htm
[4] European Central Bank, “An Overview of the ECB’s Monetary Policy Strategy,” https://www.ecb.europa.eu/home/search/review/html/ecb.strategyreview_monpol_strategy_overview.en.html#toc1
全 文ALL
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功能、重点与建议
2021年07月16日
在新发展格局中,政策性金融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将着力于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有效缓释市场失灵,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功能。支持企业“走出去”是政策性金融的重要工作之一,未来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重点需要依托经贸关联,致力于在金融功能健全、区域布局优化和金融业务创新等三个领域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夯实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功能、区域和业务基础。为更好地提升政策性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能力,需要基于内在的经济、贸易和分工关联,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厘清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边界,优化“走出去”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着力修复和完善区域及全球产业链,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能力,有效防控“走出去”企业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等的风险。
全 文ALL
数字金融发展的新格局
2021年07月15日
全 文ALL
八评本次央行降准
2021年07月10日
全 文ALL
让数字化深植银行基因
2021年07月14日
全 文ALL
雄安开发为何被称为千年大计?华北均 北方兴
2021年07月06日
全 文ALL
“三孩政策”下住房配套措施的构建与完善
2021年07月13日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2021年第28期)
2021年07月12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就虚拟货币炒作问题答记者问
法新社记者:我想询问有关央行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事情。近期,央行就虚拟货币炒作约谈了银行还有支付机构,有关部门也对一家公司予以清理整顿。请问,央行在这一方面下一步的打算如何?在国家层面是否也会对这些为虚拟货币相关活动提供服务的公司采取下一步的行动?谢谢。
范一飞:谢谢你的提问。正好我在央行也负责这方面的工作。首先,数字货币发行主体可以分成私人数字货币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私人数字货币的典型代表是比特币等这样的货币,也包括推出的各种所谓“稳定币”。这些货币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投机性工具,市场出现了这种情况,也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潜在的风险。同时,也成为一些洗钱和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一些商业机构所谓的“稳定币”,特别是全球性的“稳定币”,有可能会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带来风险和挑战,我们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担心的,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针对私人数字货币,我想你们也了解了一些相关情况。对这些私人数字货币,它是不是作为货币信贷存在,我们还在观测和研究。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批发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主体发行,多用于大额结算,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公众发行,可以用于日常交易。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用过这个数字货币,目前社会各界对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影响基本上已形成一些共识。大多数研究认为,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影响。对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认识分歧是比较大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会不会削弱货币政策、会不会加剧银行挤提等,争论比较集中。我们对这些问题也高度关注。目前我们正在试点过程之中,这些数字人民币究竟对货币体系、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始终高度关注,我们也努力通过业务、技术和政策设计,确保数字人民币体系对这些宏观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还是有信心把这项工作继续扩大试点面,加大试点范围。我们主要是白名单邀请方式,据我所知,白名单用户已达1000万,我希望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尝试使用。北京冬奥会场景是下一步试点的重点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在座的各位可能会享受到这样的一些便利。大家在使用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向我们反映,我们会及时作出调整。如果影响比较大的话,会作些调节。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近年来,虚拟货币一直是我国监管部门整治的重点对象。一方面,虚拟货币常与非法集资、庞氏骗局等违法违规问题交缠在一起,严重威胁居民的资产安全;另一方面,是虚拟货币存在洗钱、资产转移等问题,扰乱金融监管,给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带来挑战。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就虚拟货币炒作问题答记者问,再次给所有投资者拉响了警报。
(二)中办国办发布《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是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有效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资本市场执法司法体系建设,依法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在经济金融环境深刻变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背景下,资本市场违法行为仍较为突出,案件查处难度加大,相关执法司法等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为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现就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体制机制,提高执法司法效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加快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坚持零容忍要求。依法严厉查处证券违法犯罪案件,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加强诚信约束惩戒,强化震慑效应。
——坚持法治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统一标准、规范程序,提高专业化水平,提升透明度,不断增强公信力。
——坚持统筹协调。加强证券期货监督管理机构与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有关地方的工作协同,形成高效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合力。
——坚持底线思维。将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与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相结合,加强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强化源头风险防控,严防风险叠加共振、放大升级。
(三)主要目标
到2022年,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法律责任制度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执法司法体制和协调配合机制初步建立,证券违法犯罪成本显著提高,重大违法犯罪案件多发频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投资者权利救济渠道更加通畅,资本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到2025年,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中国特色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更加健全,证券执法司法透明度、规范性和公信力显著提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高效顺畅,崇法守信、规范透明、开放包容的良好资本市场生态全面形成。
(新华社)
点评
《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是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印发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专门文件,影响深远。意见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更好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将“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作为资本市场执法司法的指导思想,对于加快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坚决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全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6月25日,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召开全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要求,认真总结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接续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重点工作。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刘焕鑫,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主持会议,财政部、人民银行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扶贫小额信贷在破解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贷款难题、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
会议强调,各地要认真落实银保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要求,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健全工作制度,落实政策措施,完善工作平台,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群众“应贷尽贷”,推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提档升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乡村振兴局、陕西银保监局、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单位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28个省(区、市)农业农村、银行保险监管、乡村振兴、财政、人民银行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扶贫小额信贷是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启动金”。有效使用扶贫贷款,不仅能实现贫困户增收的初衷,也能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运行。此次,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召开全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成功经验,对于接续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重点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二、观点聚焦
(一)李扬: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长安街读书会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指出,近年来,国际金融、国内金融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这个大的视角之下,需要对传统国际金融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研究领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研究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过去国际金融重点研究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货币制度等,但发展到今天,研究侧重点可能应做出调整。
第一,应关注近年来数字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对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产生的冲击。在数字货币1.0时期,创造单一国际货币的设想迅速遭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抵制,例如,美国、英国、欧盟等。原因在于创造超主权货币对其他国际货币会形成挑战。货币代表着权力,而且代表了国家主权。在2021年举办的博鳌论坛上,有专家对中国数字货币的发展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看法,一是发展数字货币不应冲击货币主权,二是数字货币使用领域应限定为消费和零售。这是符合货币本质的。
第二,应关注国际收支与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联系。过去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探讨,例如,不可能三角理论等。但实际经济运行不像理论描述的那么简单。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对国际收支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特别对于中国来说,很多因素会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过去对于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关系的研究,较多是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在这个大架构下,资金的流动承载着实体经济因素的流动。而根据IMF的研究,在本世纪以来的二十年中,各国之 间的贸易差额在逐渐缩小,但国际投资头寸在增加,其原因是需要研究的。如果这一趋势确实存在且正在发展,那么国际收支和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需要重新探讨。
第三,应关注国际金融的治理体系问题。世界在不断变化,二战后形成的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世界银行为主要支柱的国际金融架构已不再有效并需要改变。改变的方向可从近年来各国倡导的提议中看出一些端倪,例如,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在推出时是一种新的国际治理机制,是基于价值观相同、互相认同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即成员经济体对人权、竞争中性等问题看法相同。而这一特征在传统的治理体系中并不突出。
(长安街读书会)
(二)胡滨: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市场行为、监管挑战与政策应对
2021年7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1)》。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胡滨做成果发布。
谈及大型互联网平台的监管挑战时,胡滨指出,平台经济具有积极创新效应同时也对监管当局构成了四大挑战。第一,与当前监管体系的兼容性。对于大型互联网平台系统性重要性的认定与监管需要不同领域监管当局的合作,但是,在目前这种监管合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这给大型互联网平台的监管留下了隐患。第二,平台垄断的认定与监管。平台的垄断比传统市场垄断的认定和监管困难很多,主要面临三个重要难题:一是相关市场界定较为困难。二是数量型指标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分析难以反映大型互联网平台竞争的真实状况,尤其平台经济用户的多宿性使得多个用户主体与多个平台主体之间的影响关系复杂化,传统市场规模总量和市场占有率指标难以有效反映竞争格局和垄断地位。三是市场支配行为较难认定。第三,“数字主权”与司法管辖权归属。考虑到互联网空间的开放性和大型互联网平台经济社会效应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任何企图依靠单方面的监管政策来获取最大国家利益的企图都很难获得成功,而此时不同法域的监管当局之间的政策协调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第四,经济监管与社会治理的融合。
关于如何构建大型互联网平台监管长效机制,胡滨指出,大型互联网平台是当前平台经济的重要载体,为供求双边的联结和要素资源的配置提供了新的范式,也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由于大型互联网平台的竞争策略和定价策略等具有特殊性,可能产生系统重要性、平台垄断、跨境司法管辖权、消费者保护以及数据安全等难题,带来重大风险,同时也对当前监管当局带来了显著的监管挑战。作为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较为发达的经济体,中国需要充分认识平台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和作用,同时亟待对大型互联网平台及平台经济等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对此,胡滨着重阐述了对积极完善大型互联网平台监管的五点思考:第一,实施包容性监管政策框架,鼓励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第二,注重大型互联网平台关联性,着力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第三,有效应对平台垄断风险,健全垄断监管长效机制。第四,充分重视数据主权,构建跨境互联网平台监管框架。第五,加强消费者保护,强化大型互联网平台社会治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官网)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2021年第28期)
2021年07月12日
一、反垄断再出手 阿里、腾讯、美团、滴滴全都被罚
7月7日,市场监管总局对互联网领域22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开罚单。记者注意到,这些案件中,涉及滴滴旗下全资子公司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8起。此外,涉及阿里巴巴6起,腾讯5起,苏宁2起,美团1起。有分析认为,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反垄断的主阵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局长吴振国近期在接受美国律师协会反垄断在线期刊专访时表示,2018年中国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三年审结垄断案299起,罚没总额超200亿元。具体来看,此次被罚的22起案件中,有10起属于股权收购,并发生控制权转移。如:阿里网络收购天鲜配、收购纽仕兰、收购广州恒大足球等股权案,阿里创投与上海商投集团、浙江创新投资设立合营企业案,阿里创投收购五矿电商股权案。腾讯收购58股权案、腾讯收购小红书股权案、腾讯收购搜狗股权案、腾讯收购猎豹移动股权案以及腾讯收购蘑菇街股权案等。(券商中国)
二、呷哺呷哺股价奔跑式滑落 董事长亲自下场难挽颓势
裁掉总裁罢免执董,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重出江湖,也没能挽回资本市场对呷哺呷哺的信心。截至7月6日收盘,呷哺呷哺报收7.43港元/股,股价继续下探,没有回升趋势。对比今年2月27港元/股的峰值,呷哺呷哺如今的股价已经跌去了70%多。前一天,花旗银行发布研究报告,称呷哺呷哺经历人事变动,预料其分店扩张步伐将放缓,因此下调其目标价由18.2港元降至13.9港元,同时下调其2021及2022两个财年销售预测分别13%及15%,并下调各财年盈测分别27%及44%。事实上,呷哺呷哺的颓势从2017年开始初露端倪。即便净利润大幅下滑,呷哺呷哺的开店步伐却没有停止,不停地扩张,直接导致成本大幅提升,四年内,员工成本分别为8.3亿元、11.7亿元、15.44亿元和14.8亿元。2020年,外部最大黑天鹅来袭,呷哺呷哺业绩在多年疲软态势之下,迎来大规模撤退。2020年财报显示,当期公司营收54.55亿元,同比下滑9.5%,归母净利润183.7万元,同比下滑99.36%,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8亿元,同比减少176.36%。(时代周报)
三、监管部门联手整顿违规涉币企业
近日,一家名为“取道文化”的公司冲上币圈热搜,成为议论的焦点。前不久,该公司被监管部门联手清理整顿,原因是涉嫌为虚拟币交易提供软件服务。这也是继约谈部分银行及支付机构后,金融监管部门对于虚拟币交易的又一整顿举措。近两个月,金融监管部门对虚拟币交易活动的监管力度空前,众多大型虚拟币交易平台、矿场等纷纷剥离国内业务,转向海外布局。然而,国内仍存在不少服务于虚拟币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面临着持续升温的监管压力。金融监管部门再次重申禁止辖区内虚拟币交易的相关服务,结合此前多项政策措施的发布,反映出政策的一贯性及从严监管的决心。严监管下,虚拟币项目、自媒体以及矿池、矿场、矿机商等生态都将受到影响。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记者表示,从近期监管政策来看,对于比特币等虚拟币监管打击持续加强,投资者应增强风险意识,不要参与虚拟币炒作,以防个人财产和权益蒙受损失。(证券日报)
四、6月这些保险公司被监管“重拳出击”
今年黑龙江中国人寿举报事件,让人们关注到保险行业这个“隐秘的角落”,事实上相关部门对行业也加大了监管力度。在刚过去的6月份,监管共对险企开出了149张罚单,共罚款2045万元。其中,按公司看,平安财险佛山分公司、人保财险佛山市分公司、人保财险顺德分公司以84万并列第一;按地区看,云南、广西、广东分别以319.5万、298万、279万位列被罚前三甲。按行业看,6月财险罚金和罚单数量仍占大头,财险被罚金额共计1400万元,占比达68%,寿险(18%)和中介(14%)则在后面两位。6月共有8家保监局、5家财险公司,罚金过百万,寿险和中介罚金都低于百万。其中,在财险公司中,人保财险以352万的罚金位居首位,其次分别是大地财险(334.5万)和平安财险(188万)。寿险公司被罚较多的有太保财险(65万)、人保财险(63万)和中国人寿(60万)。(证券之星)
五、机构预测:美股已接近见顶 最高恐暴跌50%
投资顾问机构RIA Advisors首席策略师Lance Roberts近日警告称,当前的美国股市估值堪比“历史上的泡沫事件”,预测股市未来最多将暴跌50%。Roberts曾经准确预测到2000年和2020年的美股崩盘行情。Roberts认为,虽然现在很难判断美股见顶的准确时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市场已经非常接近顶部了。见顶的催化剂可能会是美联储缩减资产购买计划的速度将快过市场预期。一旦市场的重大回撤真的发生了,其跌幅就可能达到50%。他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尽管主要股指处于创纪录高位,但股市的估值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所谓的“巴菲特指标”,即股市总市值与GDP之比也处于历史高位;家庭股票持有量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也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这些指标的水平都堪比历史上每一次泡沫时期的水平。短期内,美股的泡沫可能还会继续下去,不过,正如Roberts所警告的那样,美联储不论未来什么时候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或者加息,那一天终将会到来。这对股市将造成巨大的冲击。(FX168)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