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周报 2021年第17期

2021年04月27日

一、物联网龙头股遭遇业绩“黑天鹅” 多家机构踩雷 4月21日,物联网龙头股移远通信再度跌停。截至收盘,移远通信报收187.76元,距今年以来的高位273.95元,已经下跌超30%。这已经是连续两个交易日来,移远通信的第二个跌停。从消息面上来看,4月19日,移远通信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27.71%。而该数据与公司于1月29日发布的2020业绩预告中所披露的数据相去甚远。2021年1月30日,移远通信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0年净利润为2.29亿元到2.59亿,同比增长55%到75%,按照业绩中枢2.44亿元净利润计算,公司2020年第4单季度增长为118%。但是在公司19日公布的2020年年报中,2020年营收61.06亿元,同比增47.85%;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27.71%,比预告中的净利润下限还下修了4000万。移远通信的定增吸引了包括多家大型基金公司、私募、券商、外资等28家特定投资者参与申报,最终获配的仅有9家。若按最新价格187.76元/股计算,参与定增的机构和个人整体浮亏1.6亿元。(中国基金报) 二、暴跌1700亿 立讯精密提示重要风险 立讯精密告别了营收利润高增长时代,客户高集中度仍然存在。在市场担忧苹果减单风险、业绩压力及大股东减持等多重因素下,公司股价迅速走低。4月20日晚间,立讯精密披露年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925.01亿元,同比增长47.96%;净利润为72.25亿元,同比增长53.28%;拟10派1.1元。上市以来,立讯精密营收及利润增速逐步攀升,在2019年均实现超70%的高速增长,但2020年下半年季度增速开始回落至40%-60%的区间。公司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比达82.03%,第一大客户苹果占比达69.02%。立讯精密在年报中提示,尽管相关客户在业内均属于顶尖客户,具有强大、领先的市场竞争力,且与公司保持了多年的稳定合作关系,但如果重要客户发生严重的经营问题,公司也将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e公司官微) 三、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 金融产品信息不对称性高、专业性强,代言人自身如果没有辨别代言产品资质、不了解产品风险,可能产生宣传误导风险。目前,明星为各类互联网平台或金融产品代言种类繁多,常见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种:一是为P2P平台代言。近年已有明星代言的平台爆雷,导致参与者资金受损。二是代言涉嫌非法集资的产品。如“中晋系”集资诈骗案已导致万余名投资者遭受资金损失。三是为互联网金融平台代言。网络平台操作更便捷,但也容易存在风险提示、投保告知不充分等问题,消费者切忌因明星代言而忽略风险告知事项。四是为金融产品、平台站台。如“泛亚有色”曾邀请某学者出席活动,利用名人光环对公众造成消费误导。五是为银行保险机构某类产品或整体品牌代言。如明星担任银行信用卡推广大使或宣传大使。(每日经济新闻) 四、非法集资超120亿 P2P平台实控人被判无期 4月20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徐国军、张林海、郑晓秋、金齐浩、臧传焱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危险驾驶一案。作为 “金银猫”“源海金服”两家 P2P借贷平台实际控制人的张林海,被上海一中院以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合并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5500万元。其余人员分别被判处6至13年有期徒刑,罚金1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的刑罚。经审理查明,2013年9月起,徐国军采用注册、收购、合作等方法先后实际控制上海金银猫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等公司,在线上设立金银猫平台,在线下开设实体店,公开宣传各类理财产品,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2017年1月,张林海采用代偿存量标的方式从徐国军处受让金银猫公司,指使被告人郑晓秋、金齐浩、臧传焱等人延续部分经营模式,继续非法募集资金。经审计,自2013年11月至2018年7月,金银猫公司共计非法募集资金121亿余元,造成4万余名被害人经济损失17亿余元。(券商中国) 五、摩根士丹利:市场即将遭遇一些潜在的重大动荡 摩根士丹利首席股票策略师Michael Wilson近日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市场即将遭遇一些潜在的重大动荡,成本压力不断上升/供应短缺、经济数据和盈利修正达到峰值,以及供不应求,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市场质量下降、资本减少和强周期性部分的恶化。他提示,数据峰值已经过去了,经济正在从本轮复苏的早期周期转向中期周期。威尔逊指出,市场受到即将到来的逆风影响,这解释了为什么IPO和SPACs在过去几个月的交易表现不佳,这是实时流动性动态的早期预警信号。最后,威尔逊警告称,无论是覆盖面非常广的罗素3000指数还是纳斯达克,参与的广度都已显著恶化。对股票策略师而言,这真正意味着市场“明白了”,正在为股市和风险资产普遍可能面临的更为艰难的环境做准备。(JT2智管有方)
全 文ALL

中国金融科技50强城市出炉:北上深居前三,中西部城市表现抢眼

全 文ALL

美国与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未来走势及潜在影响

2021年04月25日

全 文ALL

金融科技监管需从短期治理、运动式治理向长效机制转变

2021年04月23日

全 文ALL

借助金融科技降低流通费用,让更多资源用于生产

2021年04月25日

全 文ALL

李扬:超低利率新常态——全球货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1年04月26日

全 文ALL

推动中国经济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论坛在京举行

全 文ALL

国际金融通讯(2021年第13期,总第30期)

2021年04月24日

IMF 有力抗击疫情之后,建设一个更公平、更绿色的亚洲 IMF研究部副主任奥斯特里撰文,探讨了疫情下亚洲的恢复趋势,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首先,他指出,全球对疫情相关商品需求激增,促进了亚洲出口及制造业,但更依赖于服务业的经济体则复苏乏力。IMF预计亚洲地区增长率2021年将反弹至7.6%,2022年至5.4%。亚洲经济出现分化问题:发达国家复苏前景乐观;一些新兴市场为了抗击疫情再次封锁经济,复苏势头疲软;中国2021年的增长率预测上调至8.4%,印度上调至12.5%。 其次,他分析了各国决策者面对的情况。一方面,美国近期实施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可能通过贸易渠道对亚洲经济产生有利的溢出效应,但如果美国收益率的上升速度快于市场预期,或者美国货币政策与市场出现沟通问题,那么亚洲经济则会遭遇金融渠道和资金外流的不利溢出影响。虽然,亚洲对外风险敞口减小、外汇储备充足、汇率更加灵活、维持通胀目标锚的预期较好,这将有助于维持海外投资者对于亚洲资产的风险偏好,但债务不断增长带来的风险,仍然需要政策来灵活应对。 各国需要管理好这些风险,为后疫情经济的可持续性、包容性打好基础。基于此,奥斯特里对亚洲国家提出了五点建议:(1)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广泛获得疫苗;(2)在私人需求恢复之前,继续提供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3)货币政策继续将数据作为依据,并继续关注宏观经济及金融稳定风险;(4)在中期实现贸易开放;(5)企业部门的政策应当从流动性支持转向破产清算支持[1]。 美联储 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与基于结果的前瞻性指导 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于4月14日发表演讲,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新框架进行了讨论。 自2012年以来,中性政策利率大幅下降。这极大的压缩了美联储的传统货币政策空间。以通胀率为目标的货币政策也受到有效下限的限制(ELB):在低于有效下限时,该政策传达出的通胀预期会低于央行通胀目标。自2012年以来,通胀率对生产力闲置的反应变小,且基于菲利普曲线来判断生产力闲置状况也不再可靠。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美联储推出了新的政策框架。克拉里达认为,新框架中与物价稳定相关的政策可以理解为,目前货币政策使用临时通胀目标制(TPLT)。对于美联储来说,通胀率达到2%才是脱离有效下限的条件。在该条件满足前,美联储将遵循TPLT,实施延迟脱离有效下限的政策。并且,该框架是不对称的:在完成脱离有效下限后,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使通货膨胀率回归2%的通胀目标,而不是使通胀率低于2%;也就是说,该框架只承诺2%的事前通胀率,而没有承诺在任何情况下保证事后通胀率维持在2%。尽管如此,新框架相关模型的随机模拟显示,脱离有效下限后的通胀率也会很接近2%。 新框架将最大化就业率重新定义为“不会持续对物价造成压力的最大就业率”。当劳动力市场指数与联储预测的最大就业率范围吻合时,政策将主要依据通胀率的变化来行动,政策不会只因为失业率低于长期自然失业率而收紧。这一框架改变了美联储泰勒规则下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降低了函数中失业率缺口的系数[2]。 LIBOR的终结:向其他参考利率过渡 4月15日,美联储委员会首席法律顾问范德维德发表演讲,对停止使用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这一决定进行了讨论。 LIBOR的问题在于,尽管该利率的目的在于显示各大银行在伦敦同业市场的筹资成本,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很多银行不再上报实际成本,而是上报估算的筹资成本。由于主观判断的占比越来越大,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不适宜再作为信用定价及其他决定的可靠指标,私人部门自主放弃停止使用LIBOR。上个月,LIBOR监管机构宣布,将在2021年年底停止公布一周及两个月的美元LIBOR,在2023年年中停止公布隔夜及其他期限的LIBOR。 2013年,美国国内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及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认为,银行无担保短期融资的减少可能会对LIBOR带来严重的结构性风险。为了减轻这些风险,实现利率标准平稳过渡,2014年11月,美联储建立了替代参考利率委员会(ARRC)。2017年7月,ARRC推荐使用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来替代伦敦同业拆借利率。 目前的问题在于,当LIBOR不再公布时,基于该利率遗留合约能否无缝使用其他参考利率。ARRC最近估算,35%的遗留合同将在2023年中期前到期,其中一些合同没有可行的备选参考利率。因此,LIBOR的终止可能导致重大诉讼。对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副主席夸尔斯都公开支持联邦立法,为没有被选参考利率的遗留合约建立一个清晰、统一的全国性框架,来减轻遗留合同的风险[3]。 欧央行 数字欧元将符合欧洲公众的预期 4月14日,欧央行理事帕内塔公布了关于数字欧元的公共咨询结果,并基于调查结果,讨论了欧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要特征。 在公共咨询期间,欧央行收到了超过8000条回复。因为公民是自愿参与公共咨询的,所以受访者样本不能在统计学意义上代表全体欧洲公民,但该样本可以反应出部分重要预期。43%的回复认为数字欧元最重要的特征应为支付私密性。公民预期的数字欧元重要特征还包括安全性及泛用性(能够覆盖整个欧元地区、没有额外支付成本及可以线下使用)。 基于这一调查结果,帕内塔指出,欧央行在研发数字欧元的第一要务应当为保护个人数据安全、确保数据的隐私性。然而,数字欧元完全匿名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非法行为,并带来金融稳定性风险。因此,实践中数字欧元可能会结合其他政策和监管需要,确保在不同情景下,维护不同程度的隐私性。调查结果还表明,数字欧元的安全性及泛用性也至关重要。对此,帕内塔强调,数字欧元将与传统货币互补,而不会取代传统货币。发行数字欧元的目的在于保证数字时代下主权货币的可用性,并推动零售系统的创新及数字化转型进程。 目前,欧央行对数字欧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满足欧元地区需求上,但欧央行也与其他重要央行积极展开合作,研究数字货币潜在的全球性利好。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欧央行将决定是否展开关于数字欧元的正式调研。预计经过两年左右的研究,欧央行最终会决定是否投放数字欧元,以确保符合欧洲公众的预期[4]。 编译:贺怡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助理 审校:胡志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1] Jonathan D. Ostry, “After a Strong Crisis Response, Asia Can Build a Fairer and Greener Future,” https://blogs.imf.org/2021/04/13/after-a-strong-crisis-response-asia-can-build-a-fairer-and-greener-future/ [2] Richard H. Clarida, “The Federal Reserve’s New Framework and Outcome-Based Forward Guidance,”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speech/clarida20210414a.htm [3] Mark Van Der Weide, “The End of LIBOR: Transitioning to an Alternative Interest Rate Calculation for Mortgages, Student Loans, Business Borrowing, and Other Financial Products,”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testimony/vanderweide20210415a.htm [4] Fabio Panetta, “A Digital Euro to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Europeans,” https://www.ecb.europa.eu/press/key/date/2021/html/ecb.sp210414_1~e76b855b5c.en.html
全 文ALL

应运而生的数字人民币

2021年04月23日

全 文ALL

全球政治经济之格局嬗变:回顾与展望

2021年04月22日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