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中国健康管理发展报告全解析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中国健康管理发展报告全解析

中国健康管理发展报告全解析

作者Author:阎建军 李峥 2021-05-27 2021年05月27日

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的融合模式还不成熟,目前保险市场选择提供的健康管理基本集中于“面向患病人群的健康服务”,服务类别有待进一步拓宽。受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市场机制对于健康管理服务的资源配置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健康管理服务市场的供需尚未有效匹配。展望未来,健康管理产业受到来自健康保险发展、新兴科技赋能和政策利好等三方面的推动。

我国健康管理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卫生费用达65195.9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政府卫生费用支出17428.5亿元,社会卫生费用支出29278.0亿元,个人卫生费用支出18489.5亿元。参考“十三五”卫生费用的平均增速,预计“十四五”末期全国卫生费用将突破10万亿元。纵观近10年的数据,政府卫生支出占比一直维持在30%左右,这也意味着未来每年将有近7万亿元的医疗费用支出由社会和个人负担,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将面临巨大压力。

商业健康保险,就是针对医疗费用给付这一领域开发的保险产品,理论上将可用于分担社会及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压力,起到均化风险、降低社保基金支出的作用。2019年,保险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超过7000亿元。但相较于7万亿元的潜在市场,目前健康保险的规模还远远不足。

我国健康管理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自2001年我国成立了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健康管理机构数量以每年25%的增速发展,至2011年,我国健康管理机构以达到8000余家,其中超过70%为健康体检机构。2013年全国抽样调查显示,健康体检机构数量已过万家,提供包括保健、健身与康复等在内的健康管理服务的非医学机构已超过60万家。市场规模方面,2013年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市场规模仅有896亿元,但由于其发展空间被资本市场广泛看好,市场规模扩张极快,截至2018年底,已经达到1764亿元,规模增长一倍有余。且随着“健康中国2030”理念的落地,未来10年可能成为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目前保险市场上提供的管理项目种类繁多,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方法。本文尝试按照被服务人群进行划分,大致分为三类(表1)。

12.png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2019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保险公司可提供(但不限于)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

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的融合发展是渐进的。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对保险公司选择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类别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保险市场选择提供的健康管理基本集中于“面向患病人群的健康服务”,其中“优化就医体验”类别入选率排名第一,因为这部分服务的市场认同度高,对销售可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保险客户发生重大疾病或同等就诊必要性的疾病时提供指定专家接诊、绿色通道、垫付医疗费用等服务,大大缩短患者从发病到就诊之间的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感受、减少疾病拖延恶化的风险。入选率第二高的服务就是在线问诊,该服务可让客户通过电话、网络或视频等方式,直接连线专科医生。医生在线解答健康问题,并可对客户患有的症状做初步诊断,指导后续就医。保险与健康管理项目的结合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除了上面两项长居高位以外,其余各项的需求变化较为剧烈,近两年基因检测与慢病管理的热度逐渐上升,在未来也可能成为主导市场的服务产品。

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经过数年的磨合,诞生了不少成熟的成功案例(图1)。

23.png

我国“健康管理”概念从提出发展至今将近20年,目前形成了以健康体检为主导,健康咨询、就医引导、移动监护为辅助的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格局。将服务供应商按营利模式和业务构架进行划分,大致可总结为下面几种类型。

一是体检主导型。体检是目前健康管理服务领域最成熟的服务项目,也是客户接受度最高的健康管理服务品种,十余年的发展诞生了一批包括爱康、慈铭、美年在内的知名体检机构品牌,具备客户基数大、利润率高、现金流稳定等特点。同时体检可激发客户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契合部分健康管理服务的销售场景,一些体检中心开始联合健康管理公司推出检后健康咨询、居家监护等服务,现已成为健康管理市场中重要的合作模式之一。但是由于合作的主体为体检机构,健康管理公司仅能获得体检产业链中不到30%的毛利,除去服务成本和销售费用,利润并不高。

二是中医概念型。中医在古时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提倡养生,重视预防。与西医的精准医疗不同,中医理论能很好地诠释“亚健康”的状态与成因,并通过“辨证”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中医作为国粹,在认知和接受程度方面有极佳的群众基础,其与健康管理的结合具备天然的市场优势。同时中医还拥有按摩、针灸、推拿等内病外治方法,便于院外开展,这些都已成为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中医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支持社区建立医馆,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鼓励旅游业与传统中医药的结合,提倡健康旅行概念。未来中医在健康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必将更加多元化,成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资源整合型。当前各地的医疗健康水平不均等,部分健康管理公司看准方向,充分利用和整合当地的优势资源,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将优质资源推广到需求市场,优化了社会医疗、健康管理资源配置的同时实现了多方利益共赢。

四是企业管理型。这部分健康管理公司由早期的企业医务室升级改造而来。大型企业出于提高员工身体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医疗支出等角度的考虑,把最初的医务室改造成为独立核算的健康管理公司,这一出发点与国外的健康管理方式非常接近。这类健康管理公司依托大型企业自身的需求就能解决生存问题,服务更加贴合企业需求,同时借助企业自身形象,开拓同业公司市场,发展较为稳定。

五是技术服务型。这类公司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主流的服务公司。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紧贴市场需求,开发各类健康管理服务,服务于包含保险公司、医院、政府、个人在内的各类客户群体。诸如直付医院网络、医疗数据电子化、导医挂号、慢性病评估、心理素质评估、在线就医、远程医疗等均属此列。这类服务应市场需求而生,具备较好的生存性,且大多依靠网络提供服务,受地域限制较低,服务较为同质化,便于快速扩张,是目前市场增长的主力。

六是私人医生型。这部分公司主要面向高净值客户,通过广泛整合医疗资源尤其是稀缺的医生资源,提供诸如指定专家看诊、就诊绿色通道、专属医生随诊等个体化服务,旨在全面提升个人就医体验来赢得市场,这也是目前健康管理公司的另一主流方向。但是由于服务过于依赖医生资源,稀缺性限制了它的运营规模和服务人数,过高的运营成本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问题之一。

......

研究评论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