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之路—全球治理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全文Detail >

    全球化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经济繁荣,但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面对甚嚣尘上的逆全球化思潮,有必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思考全球治理问题,因为发展关乎经济,发展成果分配则关乎政治。本文梳理了逆全球化的表现,指出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得到大幅改善,但一国之内的贫富差距问题却日益突出。经济分化引发政治极化,当各国民粹主义政客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把自身问题归咎于他国,便有了国际层面的逆全球化乱象。本文从...

    周宇   2018年12月13日

    全文Detail >

    周宇   2018年12月13日

  • 知识技术阶层再生产:效率和发展的一类等价命题

    全文Detail >

    以高速增长和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工业化所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对知识生产配置作用的长期忽视。与工业化增长模式不同ꎬ知识技术阶层的再生产,构成消费和服务业主导的城市化的实质。消费结构升级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需要依赖知识技术阶层的扩展,以此作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张平   2018年11月28日

    全文Detail >

    张平   2018年11月28日

  • 货币政策冲击、宏观经济变动与信用利差调整

    全文Detail >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面板数据分析法,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冲击下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反应,以及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差异性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货币政策操作对低等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影响程度高于对高等级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对短期(1年及以内)、长期(10 年以上)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程度高于对中长期(5-10 年)企业债的影响;二是我国企业债信用利差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王伯英   2018年11月23日

    全文Detail >

    王伯英   2018年11月23日

  •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研究:共识、分歧与展望

    全文Detail >

    本文重点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政策三种实现模式的核心内容、政策利弊及若干共识。分析表明,中央银行是维护金融稳定的主导机构之一,但货币政策不是维护金融稳定的最佳选择。在长期,或可以通过改变货币政策规则、新增货币政策工具或者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来兼顾金融稳定目标。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政策应该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首先侧重自身有调控优势的政策目标,其次要兼顾与另一政策的配合,尽量不对冲;信用创...

    周莉萍   2018年11月22日

    全文Detail >

    周莉萍   2018年11月22日

  • 保罗·罗默的学术思想和政策启示

    全文Detail >

    2018年10月8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1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保罗·罗默(Paul M. Romer),以表彰二位学者将气候变化与技术创新引入宏观经济长期分析的贡献。其中,罗默在经济增长领域的研究卓有建树,是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的创始者与先驱者。

    郑联盛   2018年11月08日

    全文Detail >

    郑联盛   2018年11月08日

  • ««
  • «
  • …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