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政策冲击、宏观经济变动与 信用利差调整

    全文Detail >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面板数据分析法,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冲击下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反应,以及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差异性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货币政策操作对低等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影响程度高于对高等级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对短期(1年及以内)、长期(10 年以上)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程度高于对中长期(5-10 年)企业债的影响;二是我国企业债信用利差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王伯英   2018年11月08日

    全文Detail >

    王伯英   2018年11月08日

  • 比较金融体系与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全文Detail >

    比较各国金融体系可以发现,银行导向的金融体系通常具有更加强烈的政府干预倾向,而在( 资本) 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中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银行导向和市场导向各有优缺点,前者通常是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的工具,而后者则是全球领先国家的根本特征。中国现有的银行导向金融体系客观上适应了人口红利时期动员储蓄、推动大规模投资的需求,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的结构性变化,这种体系必须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

    殷剑峰   2018年10月20日

    全文Detail >

    殷剑峰   2018年10月20日

  • 次贷危机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变化和货币信用创造机制

    全文Detail >

    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时间里,中国金融体系从无到有逐步成型,一直保持着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特征;在金融资源的配置机制方面,尽管市场化改革在持续推进,但总体上看还是政府而非市场发挥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还经历了多次“金融集权”和“金融分权”的博弈。本文的重点在于从货币信用创造的角度,来分析2007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当前宏观金融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未来改革的方向。

    殷剑峰   2018年10月18日

    全文Detail >

    殷剑峰   2018年10月18日

  • 再平衡:去杠杆与稳增长

    全文Detail >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稳增长是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保障。从2016年10月开始,中国多项经济与金融政策均因绕去杠杆任务展开,但各项措施对去杠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如何平街去杠杆与稳增长,成为顶层设计和学术研党的重大问题。鉴于中国各部门杠杆的结构性不平衡,文章构建五部门存量一流量一致模型,探计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企业微观措施(或组合)对稳增长和不同部门杠杆的影响。结果显示,紧缩...

    邵宇   2018年10月03日

    全文Detail >

    邵宇   2018年10月03日

  • 我国债券市场深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

    全文Detail >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进程逐步加快,但境外投资者占比偏低,境外筹资者在境内发行规模偏小。其主要问题是我国债券市场在法律、会计、评级、基础设施、防范风险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呈现出债券市场自身改革与开放不匹配的现象。我国债券市场的深化开放需要将重心放在加快债券市场自身的改革创新和制度环境的完善上;同时,协调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平衡发展,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债市开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费兆奇   2018年09月18日

    全文Detail >

    费兆奇   2018年09月18日

  • ««
  • «
  • …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