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媒体报道 > 引导数字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Home > MediaCoverage > 引导数字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引导数字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022-11-01 2022年11月01日

财政、金融的数字化转型趋势成为近年来数字经济领域的亮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多项任务要求,为未来推动财政金融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遵循。10月26日,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财政金融数字化发展论坛”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基础上,探讨财政、金融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趋势等议题。

为时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时代十年来,数字化技术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扩张了一倍之多,成为稳增长的强大力量。“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数字经济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江西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王乔认为,这种新经济形态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

谈到数字经济时代的变革意义,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石玉峰认为,数字经济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提升了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了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为落后国家实现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在金融领域,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催生数字金融新业态,发展势头迅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胡滨分析认为,自2011年以来,我国数字金融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风险累积、彰显全球竞争力和全面治理整顿四个阶段。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引领数字金融迈向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五个阶段。

用好数据资源是关键

以数据支撑为本质与核心特征的数字经济带来了社会生产、交换与消费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王乔举例说,在社会生产方面,数字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表现出边际成本递减及产业边界模糊等变化;在社会交换方面,数字产品与服务的交换表现出虚拟性与产权弱化等变化;在社会消费方面,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表现出非竞争性及“产消合一”等变化。

就财政与金融领域而言,数据要素有望成为二者政策协同的有效连接点。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袁红英提出,在财政金融数字化发展大背景下,以数据要素为连接,以数字技术为支持,财政金融的政策协同效果、协同工具应用情况、调控主体需求均可以得到及时反馈,从而为政策效果评价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数据要素的连接纽带作用有望进一步得到加强。

数据既是生产要素,也是产业资源。石玉峰认为,基于数据资源推动数据产业,能有效提升其他产业利润,有助于探索新的价值发现、创造与获取方式以谋求本身发展,帮助传统产业突破瓶颈、升级转型。“数据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石玉峰提出,未来可以建设政府统一大数据平台,促进数据资源有效利用。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激发经济学理论扎根现实、不断发展。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永进聚焦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的基本法则在新场景下的应用,进一步总结了数字经济呈现的特征。比如,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价格离散度呈倒U型关系;超级明星企业与小企业可以共存;网络经济可能引起“市场失灵”;大数据引起制造业回流,并打破服务业占比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机器人会在一些领域替代人类,在另一些领域则会成为人类的助手等。

胡滨表示,就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而言,需要继续深耕小微普惠金融服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普惠型财富管理市场,促进共同富裕;赋能绿色金融,助力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推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推进数字金融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同时,为保障数字金融健康发展,需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监管当局和市场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发挥数字金融创新与监管作用,深度运用监管科技,制定标准以促进数据共享和数据治理。

加快推进财政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顺应了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有望成为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机制创新的突破口。袁红英提出,一方面,要利用好金融数字化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市场空间、创新业态和高效模式,持续加快传统金融升级改造和新兴金融业态发展,激发金融领域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把握住金融数字化转型契机,增强金融领域宏观调控能力,提升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引导数字金融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