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发挥政府与产业平台作用,优化中小微企业纾困模式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发挥政府与产业平台作用,优化中小微企业纾困模式

发挥政府与产业平台作用,优化中小微企业纾困模式

作者Author:朱武祥 张平 2020-02-26 2020年02月26日
突如其来的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给我国实体经济企业和消费产生了重大冲击。

“清华大学商业模式中心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调查”执笔人:朱武祥、张平

内容提要:突如其来的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给我国实体经济企业和消费产生了重大冲击。2月2日,课题组做了第一次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调研,发现85%中小微企业现金流不足支持3个月,因此精准救助中小微企业成为关键性政策。中小微企业金融纾困难在哪里?我们做了第二次问卷调查,发现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的救助政策反应迅速、积极,但惠及效率仍有待提高。企业现金流救助仍需要发挥政府平台和产业链群形成的产业平台的作用,助推金融精准纾困中小微企业,补这次疫情冲击的最大短板。政策建议包括短期积极利用两大平台资源,优化中央、地方政府专项纾困基金和支持性贷款、金融扶持资金和优惠贷款的管理模式,精准、快速、低成本纾困中小微企业;中期建立专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基金和就业援助计划,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突如其来的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给我国实体经济企业和消费产生了重大冲击。2月2日,课题组做了第一次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调研,发现85%中小微企业现金流不足支持3个月,因此精准救助中小微企业成为关键性政策。除了企业股东、员工、房东、上下游等相助外,国务院及多个部委、地方政府迅速密集出台了税费减免、延迟缴纳、补贴、信贷优惠等一系列政策,基层政府部门、国企、银行、保险公司和公益机构纷纷响应,迅速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的共同救助机制。税费及信贷优惠的政策落地状况如何?

2月14~17日,课题组对北京、深圳等省市542家企业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截至到2月14日,有贷款的企业基本上获得了银行提供的利率优惠、债务展期、无还本续贷等1项或多项优惠,现金流压力缓解了1个月以上的企业占25%。

问卷结果显示,75%的企业认为现金流压力尚未得到缓解,96%的企业3月份以后仍然面临现金流压力,44%的企业希望进一步提供流动性支持。由于疫情拐点尚未出现,企业复工复产的时间不确定,经营收入断流,现金流压力会更大,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但有82%的企业表示没有获得信贷优惠,35%的企业希望获得对疫情引发的违约豁免,28%的企业希望减免债务。

由于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在疫情防控工作重且尚未复工的情况下,政府部门、银行等机构在2月14号前积极努力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取得了不易的成果。

我们总结了问卷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1)加快落实放管服,加大政府信息化服务力度,优化审批流程;(2)发挥第三方中小微企业服务机构或平台的作用,提高服务效率;(3)发行特别国债或特许经济发达省市发行地方长期债,设立不同层级的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4)充分利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生态群电商平台覆盖广大中小微企业的资源能力,有效管理国家专项债或国家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支持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恢复经营,稳定就业、贡献税费。

......

研究评论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