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媒体报道 > 政策须着力纾困减负增收避险
Home > MediaCoverage > 政策须着力纾困减负增收避险

政策须着力纾困减负增收避险

2022-05-18 2022年05月18日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子勋

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工业、消费、投资、就业等经济指标全面回落。此前商务部发布数据也显示,4月份,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进出口增速有所回落。

4月份经济全面走弱

“工业生产、就业、消费、投资和金融信贷等数据指标纷纷走弱,特别是消费和地产投资降幅较大,市场预期有转弱趋向,经济复苏处在爬坡过坎最艰苦的时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当前形势看,4月份有可能是最难熬的时段,这一时段各类不确定性在有力政策作用下已渐趋明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汤铎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各方面数据看,近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供给面和需求面造成较大冲击。从生产方面看,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6.1%。数据显示出服务业遭受的冲击更大,工业制造业表现出一定韧性。目前来看,供给冲击的重要性有所下降,需求面的影响开始逐渐凸显出来,表现为出口下滑、投资不振、消费低迷和经济主体的预期转弱。

汤铎铎对本报记者说,在需求收缩的大环境下,相较于出口和消费,1-4月份投资成为稳增长的主力。其中,1-4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保持在12.2%,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是我国经济的一个亮点。从货币和财政数据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很大程度上已经靠前发力,对稳增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未来经济走势取决于外部冲击发展程度

未来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如何?在汤铎铎看来,我国经济近期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冲击的发展程度。如果能在1到2个月内完全控制疫情,使得各地都能基本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全年将有望达成5.5%的增长目标。

“随着更有力的利好政策落地见效,特别是更加积极的助企纾困政策有利于提振投资和消费信心。”刘向东说,只要疫情防控得力,5月份、6月份各项经济指标将会得到逐步恢复,市场预期会得到边际改善,尤其是在上海、北京等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对经济活动的抑制影响将有所减弱,前期积极的政策将会推动经济恢复加快,更加有力地支撑消费和投资,经济将再度进入扩张循环。

刘向东表示,面对当前暂时的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关键是加快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采取更有力的宏观政策举措,谋划一批增量政策工具,竭力推动复工复产以及复商复市,全力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恢复,着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回暖,尽力推动股市、债市、汇市平稳发展,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和扭转市场预期,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当务之急是加快促进消费恢复发展

如何推动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汤铎铎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局面非常复杂,未来宏观经济政策依然需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首先,要相信我国经济韧性,宏观经济政策要保持定力,以我为主。目前,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较大空间,我国经济也有较大回旋余地。其次,在预期转弱的特殊时期,要发挥基建投资的带动作用。目前,基建投资还有一定空间,要扎实做好项目的储备和遴选。最后,直接补贴居民消费也是未来可以选择的政策手段,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关键是推出的方式和细节要反复论证,多方征求意见,将直接补贴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当务之急是加快促进消费恢复发展,主动创造市场需求,重启经济扩张循环,包括充分挖掘数字化工具赋能作用,突破疫情防控对消费活动的抑制,全力促进新型消费,带动城乡消费协同发展。”刘向东建议,在政策上要做好纾困、减负、增收、避险四方面工作:一是下大力气纾困受损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使其尽快恢复元气,投入经济建设之中。二是下大力气对负债较重的市场主体和居民家庭减负,包括实施减税降费、减租减息等降成本降负债的力度,使其能轻装上阵参与经济建设。三是下大力气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居民家庭实施增收计划,包括利用扩大有效投资机会实施以工代赈政策,发行特别救助国债直接补贴部分受损严重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中低收入群体和重点就业群体,使其能稳岗就业获取可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消除对生活不稳定的顾虑。四是下大力气谨防并化解部分刺激政策堆积形成的局部“黑天鹅”“灰犀牛”风险,发挥有效市场作用,用好市场调节机制重新修复企业和家庭两个资产负债表,防止“合成谬误”带来的“硬着陆”;发挥有为政府作用,用好宏观调控手段遏制资源错配引发信贷资源坍塌,即有序引导杠杆转移,促使两个资产负债表实现“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