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5年第40期
一、监管动态
(一)央行加量续做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1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由于本月有8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这也就意味着10月份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3000亿元。
(人民银行)
点评
央行会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有助于保持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
(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10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消息,为加强财产保险公司非车险业务监管,推动非车险业务理性竞争、降本增效、提质扩面,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非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按照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非车险领域经营不规范、非理性竞争等问题,重点在六方面强化要求。一是优化考核机制,推动财产保险公司非车险业务经营理念,由追求规模、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二是规范产品开发使用,强化保险费率管理,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产品,推动非车险产品的使用符合备案内容。三是规范保费收入管理,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完善信息系统、健全内控机制,从源头严格财务管理。四是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对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条款费率,编制或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等行为,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五是推动改进非车险承保理赔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增强保险消费者获得感。六是发挥行业组织支撑服务作用,有序推动非车险标准化建设,为提升非车险经营质量和监管实效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点评
《通知》的发布,是金融监管总局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推出的重要举措,是对非车险监管政策的全面梳理和系统优化。《通知》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市场规律,引导理性竞争,能够有效促进非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保险保障。
(三)证监会发布3项金融行业标准
近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业务域数据元规范 第4部分:证券交易所》《证券期货业业务域数据元规范 第5部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期货公司监管数据采集规范 第2部分:资产管理业务》3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券期货业业务域数据元规范 第4部分:证券交易所》规范了我国证券交易所业务相关数据项的业务分类、名称、业务含义、数据类型和长度等属性要素,为证券期货行业机构开展相关数据建设和应用实践提供必要指导。该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助于规范数据加工存储、提升数据流通效率,在强化关键领域信息披露的同时加快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
《证券期货业业务域数据元规范 第5部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元规范。该标准的制定实施将为证券期货行业机构提供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数据领域的实用通用规范,旨在巩固行业数据治理基础、推动行业信息高效共享,助力构建高质量、数字化的资本市场。
《期货公司监管数据采集规范 第2部分:资产管理业务》规范了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数据要素的业务定义、数据类型。该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利于提高行业数据治理水平和监管数据标准化程度,明确监管数据采集标准,推动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证监会)
点评
证监会将持续做好数据治理和业务服务标准制定工作,有序推进资本市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不断夯实科技监管基础。
二、观点聚焦
(一)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点
就内部发展而言,吴晓求强调,有四个方面尤为关键。一是法治必须进一步完善。这可能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法治不仅是社会信心的根基,也是维护资本稳定的关键力量,更是推动消费持续扩展的重要基础。二是理论体系亟需转型。当前,中国正全面从短缺经济时代转向过剩经济时代,理论体系也需随之发展与转型。三是财政支出结构要优化。当前,中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生产性投入等非保障性部分的支出比仍然较高,虽然一直强调要“关注民生”,但在实际的财政结构中,这一导向并未充分体现。四是金融需持续改革。金融体系不仅通过提供贷款来创造流动性、维持经济正常运转,更关键的功能在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虽然也提供流动性,但更重要的是它为经济注入新动能,尤其服务于高科技企业,创造的是“资产流动性”而非简单的货币流动性。通过提升全社会资产的流动性和配置效率,资本市场能够显著扩大财富管理的规模和深度。整体竞争力,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工业报)
(二)刘尚希:如何提升地方债务转化为有效资产的效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108期)上指出,在地方债效果评估上应从更大的空间和区域一体化来着手,避免局限于静态的、短期的、项目的评价评估,避免夸大风险和隐藏风险。刘尚希提出,通过实现融资主体的一体化,降低跨区域交易的风险成本,加快区域一体化步伐,扩大市场规模效应,地方债应突破传统行政区划的限制,从区域的经济联系来推动债务资金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