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5年第32期
Home > SeriesReport >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5年第32期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5年第32期

2025年08月18日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增量占比约七成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贷款、养老产业贷款、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2.5%、25.5%、11.5%、43%、11.5%,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报告表示,信贷投向结构发生深刻演变,新增贷款结构已由2016年的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过60%,转变为目前的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约70%。

支持科技创新是改善金融服务的重点方向。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较同期全部贷款增速高5.8个百分点。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长较快。

绿色金融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报告显示,绿色贷款余额由2019年末的9.9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36.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发展普惠金融是践行金融为民的重要体现。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5万亿元,在企业贷款中的占比由2014年末的30.4%提升至38.2%,近十年年均增速约15%。2018年末以来,普惠小微贷款实现了年均超过20%的高速增长,授信户数增长3倍多。

此外,养老产业、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均持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报告指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稳步推进养老金融体系建设,强化养老产业融资支持,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人民银行)

点评

人民银行统筹推进、狠抓落实,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政策框架、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健全金融组织和产品服务体系、强化政策落实,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高质量发展。

(二)证监会:进一步加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监管

中国证监会8月15日发布《上市公司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会计监管报告》。证监会表示,将持续跟进审阅发现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后续监管处理;进一步加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监管,持续完善监管工作机制,提升监管效能。

截至2025年4月30日,A股市场共54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其中主板3185家、创业板1377家、科创板586家、北交所265家。按期披露年度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92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56家,带持续经营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35家,同时带强调事项段和持续经营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8家,保留意见72家,无法表示意见21家。

(新华社)

点评

证监会持续完善监管工作机制,认真稳妥做好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相关工作,不断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三)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央行、证监会召开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监管联络员会议

8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近日,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召开第二次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监管联络员会议。

会议通报了2025年上半年金融消费投诉情况,研究讨论了金融消费环境治理相关工作以及近期金融教育宣传活动安排等。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点评

金融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做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共治,切实发挥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实效,推动金融消保和投保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观点聚焦

(一)吴晓求: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有“第三条道路”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理事、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在2025国际货币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人民币国际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核心标志。法治完善和信心稳定是根本前提。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突破传统路径,探索“第三条道路”。

(人大重阳)

(二)刘元春:“十五五”锚定三大主线 治理体系改革破局结构转型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近日表示,“十五五”期间,有三个发展主线需要清晰把握。第一个核心主线是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第四次技术与产业革命。第二个核心主线是以新安全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三个核心主线是我国内部结构转型的破局。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