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周报】金融风险周报 2025年第19期
Home > SeriesReport > 【周报】金融风险周报 2025年第19期

【周报】金融风险周报 2025年第19期

2025年05月12日

一、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发布

5月8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发布2025年度《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这是该《调查报告》自2008年首发以来连续第十八年发布。具体来看,今年的《调查报告》聚焦了当前金融风险化解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多视角了解经济学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中介机构等金融风险化解参与各方对当前金融风险化解工作的敏锐感知和独特见解,在数据挖掘和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研判了我国金融不良资产风险处置和化解现状,以期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提供有益参考。综合外部专家学者、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中介机构四类受访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所加深,加快增量逆周期政策落地见效,增强政策协调性将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所在。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和中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是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值得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和讯网)

二、深交所修订业务指引 强化市场风险管控

记者5月6日从业内获悉,深圳证券交易所近期对《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客户交易行为管理评价业务指引》进行了修订,以进一步压实会员客户交易行为管理责任,更好地发挥评价机制的督促引导作用。据悉,此次修订增加上位规则依据,并完善了会员评价内容,新增“会员对程序化交易的管理情况”“会员对融资融券交易的管理情况”两方面评价内容,并在原有的“会员协同自律监管情况”评价中新增重点监控证券管理、加强客户交易风险提示等内容。此外,此次修订还优化了评价结果运用规定,明确了对评价星级为两星及以下且评价得分小于70分的会员,可采取口头问询、谈话提醒等工作措施,不采取自律监管措施;评价星级为两星及以下且评价得分小于60分的会员,原则上纳入现场检查范围。(中证)

三、公募基金重磅方案发布 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收费模式、考核评价制度等进行调整,以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公募基金行业迎来系统性变革。改革方案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基金管理费要跟业绩挂钩。新的机制下,基金公司要与投资者“同甘共苦”,业绩差必须少收费,业绩好的可以适当提高收费标准。不过,改革将从新发基金开始试点,老的基金产品暂不受影响。未来一年,头部机构新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里要有不低于60%的产品采用浮动费率。试行一年后,再评估完善,逐步推开。(Wind万得)

四、交银理财:合规风险与产品信任危机下的转型阵痛

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三年,银行理财行业正经历净值化转型的深水区。作为交通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的交银理财,却在2025年迎来多事之秋:旗下一款主打“稳健”的中短债产品遭遇持有人集体质疑,叠加监管部门开出的1750万元历史性罚单,暴露出这家万亿级理财机构在合规管理与产品运作上的多重隐忧。2025年2月8日,交银理财因“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和“投后管理勤勉尽职义务履行不到位”被处以1750万元罚款,创下银行理财子公司单笔罚款纪录。投资者在购买环节难以获取完整的风险提示,而在存续期间又缺乏对净值波动的充分解释,这种信息不对称加剧了市场信任危机。这暴露出两个核心问题:其一,产品运作透明度不足,未严格执行《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定期报告和重大事项披露的要求;其二,在资产投后管理中,未能有效跟踪底层资产质量变化,特别是在信用债持仓的舆情监测上存在疏漏。(金融界)

五、美滥施关税威胁全球金融稳定

2025年4月24日—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第51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会议讨论了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基金组织工作等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出席会议并发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参加会议。潘功胜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下行风险突出。近期美国滥施关税,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治理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破坏全球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同时也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发达经济体尤为严重。这对全球金融稳定造成威胁,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构成严峻挑战。(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