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5年第17期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令〔2025〕第2号发布,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原《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6〕第2号发布)同时废止。
《办法》坚持统筹开放与安全,立足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实际,围绕银行卡清算机构行政许可、运营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原《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申请与许可,明确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开业、设立分支机构、董事和高管任职资格核准等行政许可事项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和办理流程。二是变更与终止,规定银行卡清算机构变更重大事项,以及撤并分支机构、终止部分或全部业务等行政许可事项管理要求。三是运营管理,从清算业务规则、成员机构约束、风险管理框架、外包业务管理等方面,提出银行卡清算机构展业要求。四是银行卡清算机构监督管理相关规定。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共同做好银行卡清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银行卡清算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近年来,随着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不断深入,有必要结合市场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对原《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为银行卡清算机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新《办法》的发布,有利于促进银行卡清算机构健康发展,保障银行卡清算市场有序运行。
(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行政处罚办法》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了《行政处罚办法》,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行政处罚办法》包括总则、管辖、立案与调查、取证、审理、审议、权利告知与听证、决定与执行、法律责任、附则等十章共一百条。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一是完善行政处罚决策和流程,增加重大复杂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决策规定,增设行政处罚案件中止办理和销案程序。二是优化行政处罚管辖及协同机制,将行政处罚对象从银行保险机构扩展为金融机构,明确行政处罚管辖分工规则和外部协同机制。三是完善调查取证及当事人权利救济规则,明确不予处罚程序和执行程序。四是强化全流程监督管理和数字化建设,增加主动纠正行政处罚决定错误或行政处罚被撤销程序,建立行政处罚跟踪评价机制,完善电子送达和公告送达等相关规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行政处罚办法》修订中主要有两方面考虑,即注重衔接行政处罚法的新规定和注重回应金融监管实践的新要求。《行政处罚办法》紧密联系监管实践经验,聚焦执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行政处罚办法》的修订发布实施,有利于提高金融监管行政处罚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引导金融机构形成正确的行为预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25年6月15日起施行。
为切实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通知》提出,促进降低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多样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规范各类主体对链上企业的收费行为。
《通知》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应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合理共担供应链融资成本,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或不当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不得滥用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同时,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
《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完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应坚持本职定位,并加强行业自律和业务统计监测等。
此外,《通知》重点从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的角度,对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提出规范性要求。
(新华网)
点评
近年来,一些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和第三方公司等,通过搭建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为各类供应链金融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通知》的发布,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供应链金融发展内涵方向,规范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健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规范管理框架。
二、观点聚焦
(一)IMF:预测2025年全球公共债务水平持续攀升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公共债务水平持续攀升,各国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整顿财政,以维护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报告称,美国近期宣布的一系列关税措施及其他国家的反制行动,已推高金融市场波动性,削弱全球增长前景,并加大了风险。在多国债务水平上升、财政状况已然紧张的情况下,新出现的国防等永久性支出需求进一步增加了财政压力。根据预测,2025年全球公共债务将上升2.8个百分点,达到GDP(国内生产总值)的95%以上,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若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债务水平可能进一步上升。报告警告称,在极端不利情境下,全球公共债务到2027年可能攀升至GDP的117%,创下二战以来最高水平,超出基准预测近20个百分点。此外,若关税带来的冲击导致经济产出和财政收入进一步下降,债务水平还可能超过当前估计。
(财联社)
(二)潘功胜:IMF应加快份额占比调整 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期间会见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双方就中国与基金组织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
潘功胜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多变,中方将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基金组织提供所需支持。中方赞赏格奥尔基耶娃总裁的领导力和基金组织在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基金组织继续坚定推动多边合作,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潘功胜强调,基金组织是以份额为基础的机构,份额占比调整是治理改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虑到份额占比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金组织应加快推动并尽快实现份额占比调整,使其反映成员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
(央广网)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