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每周监管资讯(2024年第27期)
Home > SeriesReport > 每周监管资讯(2024年第27期)

每周监管资讯(2024年第27期)

2024年07月15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证监会依法批准暂停转融券业务 进一步强化融券逆周期调节

为切实回应投资者关切,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经充分评估当前市场情况,中国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2024年7月11日起实施。存量转融券合约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结。同时,批准证券交易所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调至10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调至120%,自2024年7月22日起实施。

2023年8月以来,证监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者关切,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融券和转融券业务监管的举措,包括限制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降低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证券划转效率,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等;同步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持续加大对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截至2024年6月底,融券、转融券规模累计下降64%、75%。融券规模占A股流通市值约0.05%,每日融券卖出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由0.7%下降至0.2%,对市场的影响明显减弱,为暂停转融券业务创造了条件。

下一步,证监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始终将维护制度公平性和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放在突出位置。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加强日常监管和逆周期调节,对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打击,保障市场稳定运行,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

(中国证监会官网)

点评

融资融券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之一,对平抑非理性波动,促进多空平衡与价格发现,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具有积极作用。从国内证券市场发展和集中监管实际需要出发,我国从2013年前后建立了转融通制度,一方面为融资融券业务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证券来源;另一方面也为监管部门掌握业务开展情况,加强日常监管,及时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提供了手段。此次调整对存量业务分别明确了依法展期和新老划断安排,这有助于防范业务风险,维护市场稳健有序运行。

(二)中国证监会召开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题座谈会

近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召开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题座谈会,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企业、机构及专家学者代表深入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

吴清指出,今年以来,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重点围绕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先后出台了“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目前正在抓紧推进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同时,积极稳妥推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涉及资本市场的相关制度优化和产品创新。

吴清强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内容,资本市场责无旁贷。下一步,证监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坚持系统思维、守正创新、综合施策,根据资本市场特点规律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加快改革完善相关基础制度和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和精准性,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推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更好发挥作用,健全股、债、期等多层次市场体系,持续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证监会官网)

点评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资本市场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资本市场具有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功能,要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持续加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体系,引导更多资源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领域集聚。

(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4年两会重点建议提案座谈会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4年两会重点建议提案座谈会。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委员结合各自工作、生活和调研实际,在加强大数据时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防止电子商务平台“金融化”、解决生僻字姓名银行开户问题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专家学者聚焦金融监管总局统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新职责,从各自专业角度提出了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设、推动立法、注重特殊群体金融权益保护、提升居民金融素养等意见建议。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保局汇报了相关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并结合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通报了将两会建议提案转化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实效和提升金融消费者福祉的具体工作安排。与会各方就牢固树立为民监管理念、切实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方面充分交换了意见、凝聚了共识。

金融监管总局高度重视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将建议提案办理作为落实党中央要求、接受人民监督、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提高办理工作质量,不断把建议提案变成政策红利,推动金融服务更贴近民生。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按照此次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梳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收,切实发挥建议提案对提升监管工作质效的助力作用。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点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将人民对金融的需要、群众对金融的关切作为金融监管工作的突破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完善机制、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强化治理,提高监管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把暖民心、惠民生的事办好,当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坚定捍卫者。

二、观点聚焦

(一)国家外汇管理局:2024年6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2224亿美元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24亿美元,较5月末下降97亿美元,降幅为0.30%。

2024年6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但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

(二)薛澜:多途径建立国际交流和防控体系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

7月4日,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全体会议上表示,从全球视角看,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基础设施不均衡、数字素养存在鸿沟等挑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影响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必须全球共同解决。

薛澜表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把发展和安全作为“一体两翼”,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国际交流和防控体系,加强各国政府间的多边对话机制。同时,发挥科学界共同体力量,持续完善国际机制。全球科技力量可与政府、企业携手,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薛澜表示,近年来,中国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在底层产业应用方面,中国也推出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人工智能的合理发展。同时,针对算法、算力、数据等领域,中国出台系列治理规则,构建了多维度、多层次、多领域、多举措的整体治理体系,并强调对人工智能发展和风险的防控,积极提升公众数字素养与技能。

展望未来,薛澜表示,期望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的功能,加强国际合作协议,打破各类壁垒,在产业界、科学界共同努力下,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

(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