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24期​
Home > SeriesReport >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24期​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24期​

2024年06月24日

一、监管动态

(一)央行: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的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潘功胜介绍,今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位降温,但仍有较强的粘性。欧央行等一些央行已经开始降息,一些央行还在观察,预期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也会降息,但总体上还保持着高利率、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潘功胜强调,在货币政策的总量上 ,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金融市场利率下行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

点评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同时仍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二)财政部、证监会修订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办法并征求意见

6月21日,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备案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后的《备案办法》提出三个鼓励性要求,包括质量控制体系有效运行3年以上、资产评估师人数超过40人、职业风险基金余额或职业责任保险累计赔偿限额不低于500万元,同时增加了现场核验等备案材料审核方式和备案注销机制。

(证监会)

点评

财政部、证监会修订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办法有利于促使评估机构树立“质量为先”的发展理念,强化风险意识,承接与自身专业胜任能力相匹配的证券服务业务,维护资本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参与各类业务试点

6月20日上午,2024陆家嘴论坛期间,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座谈会在沪召开,了解机构经营情况,听取对金融监管政策和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座谈会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主持,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出席。肖远企表示,外资金融机构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是中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外资金融机构利用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客户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在华特色化发展,进一步发挥联通境内外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中资金融机构合作,共同促进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金融官微)

点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持续大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推动更多金融开放创新举措在上海先行先试,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参与各类业务试点,为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观点聚焦

(一)潘功胜: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演讲时指出,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从全球范围看,对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也一直在不断动态演进。今年以来,欧央行、日本央行根据形势变化,先后调整了货币政策框架;英格兰银行也在对其政策制定和预期沟通进行评估。为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我们也在研究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第一,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第二,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第三,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第四,健全精准适度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第五,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二)黄益平:产业政策应重点支持“克服技术瓶颈”的创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指出,数字经济发展的背后,是全球经济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极大改变,进而要求增长方式发生转变。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则更多要靠创新、国内市场、数字技术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黄益平强调,产业政策对创新的支持,理论上来说,重点应该放在克服技术“瓶颈”方面,而不是简单地支持企业对已有技术进行产能复制。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