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19期
Home > SeriesReport >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19期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19期

2024年05月20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关于警惕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表达诉求,依法理性维权。

“代理维权”乱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宣传信息夸张不实。不法分子通过网站、自媒体平台等发布信息,声称可以“优化债务”“修复征信”“全额退保”。以“维权不成功不收费”“成功处理众多案件”等为宣传噱头,虚构成功案例,诱导消费者。

二、牟利方式花样繁多。不法分子常以各类“咨询公司”为伪装,向消费者收取高比例维权提成、手续费、咨询费。不仅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还要求消费者将身份证、银行卡等交其“保管”,以便其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牟利、截留维权退还资金,甚至擅自代消费者办理信用卡、小额贷款等套取资金。

三、“维权手段”涉嫌违法违规。不法分子教唆消费者或以消费者名义发起大量不实投诉举报,提供夸大或虚假的证据,如编造误导销售、暴力催收等情节,虚假报警谎称身份证丢失被冒名开卡或信用卡被盗刷等。

“代理维权”乱象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以下风险:

一、面临财产损失风险。消费者一旦签署所谓的“代理维权”协议,不但需支付高额维权费用,还有可能被非法侵占维权退还资金,甚至被套取贷款、信用卡资金,将面临资金损失。

二、面临信息泄露风险。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后,可能面临信息被泄露倒卖风险。消费者如想终止“代理维权”,不法分子可能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消费者及亲友进行骚扰恐吓,干扰消费者正常生活。

三、面临法律责任风险。不法分子诱导消费者采用涉嫌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维权,甚至被诱导参与非法集资等,消费者一旦听信教唆,可能被卷入报假警、伪造证据资料、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点评

近年来,以“减免债务”“代理退保”为代表的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乱象持续蔓延,有的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非法利益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此次发布警惕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有助于促进消费者注重保护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

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规定,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

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各省级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派出机构根据城市政府调控要求,按照因城施策原则,自主确定辖区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下限。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此次既是按揭贷款历史上的最宽松政策,也是最近几年各类购房政策中最为宽松的政策。与过去的限购放松、认房不认贷相比,首付比例的下调,其能级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的政策。此次政策的出台是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

5月15日,中国证监会制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自2024年10月8日起正式实施。

《管理规定》紧紧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有效监管、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对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市场通常称为量化交易)监管作出全方位、系统性规定,是强化市场交易行为监管的重要举措。一是明确程序化交易的定义和总体要求。程序化交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或者下达交易指令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相关活动应遵循公平原则,不得影响证券交易所系统安全或者扰乱正常交易秩序。二是明确报告要求。程序化交易投资者应按规定报告账户基本信息、资金信息、交易信息、软件信息等信息,并落实“先报告、后交易”要求,在履行报告义务后方可进行程序化交易。三是明确交易监测和风险防控要求。证券交易所对程序化交易实行实时监控,对异常交易行为进行重点监控。同时,进一步压实证券公司客户管理职责,明确机构投资者合规风控要求。四是加强信息系统管理,明确对程序化交易相关的技术系统、交易单元、主机托管、交易信息系统接入等监管要求。五是加强高频交易监管。明确高频交易的定义,并从报告信息、收费、交易监控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监管要求。六是明确监督管理安排。程序化交易相关机构和个人违反有关规定的,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根据规定采取管理措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或进行处罚。七是明确北向程序化交易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纳入报告管理,执行交易监控标准,其他管理事项参照适用本规定,具体办法由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定,另行公布。


(中国证监会官网)

点评

程序化交易是信息技术进步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市场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较快,已成为证券市场重要的交易方式。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相对中小投资者存在明显的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一些时点也存在策略趋同、交易共振等问题,加大市场波动。《管理规定》的出台,有利于规范程序化交易,促使证券市场稳定。


二、观点聚焦



(一)中国人民银行: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表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分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开局良好、回升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要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报告》表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证券日报)

(二)德勤:亚太发展中经济体生成式AI应用采纳度较发达经济体高三成

5月17日,德勤发布《亚太地区生成式AI应用现状:新生代员工处于领先,雇主需迎头赶上》报告显示,亚太发展中经济体对生成式AI的采纳度较发达经济体高30%。

报告显示,亚太地区每年受生成式AI影响的工作时长将达11亿小时,占比约17%;亚太发展中经济体对生成式AI的采纳度较发达经济体高30%,或将改写传统技术格局。

报告提到,使用生成式AI的员工每周可节省近一天的工作时间(6.3小时),从而有更多时间拓展新技能;有41%认为他们更好地实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仍有四分之三的企业尚未有效运用生成式AI。

谈到企业数字化,德勤中国数字化领导人华思远提出了三个趋势:一是数字化本身有从运动化的数字化建设向可持续化的数字化建设的发展;二是数字化开始给企业提供更多战略层面的可能性和挑战;三是AI是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下一个风口,是企业的战略问题,回到商业层面则混合着焦虑和兴奋的两方面。AI背后的工程性工作需要很多专业化的知识和能力,未来一定会带来很大机会,相信未来5-10年对中国经济是非常大的利好。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