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5期
Home > SeriesReport >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5期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5期

2024年02月05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科技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

日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科技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过程中发挥保险力量。

《通知》明确,科技保险指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等科技活动以及科技活动主体,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等经济行为的统称。《科技保险业务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从“服务科技活动全流程”及“服务科技活动主体”两个维度,建立负债端科技保险统计框架及科技保险数据报送机制。

《通知》要求,要高度重视科技保险业务及其统计工作,深刻理解科技保险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建立科技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必要性,积极对接科技活动主体的保险需求;要切实提升科技保险业务经营服务能力,建立科技保险业务发展战略,加强科技保险专业培训和人才储备;要准确高效开展科技保险业务数据报送,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扎实推进《统计制度》落地实施工作,持续开展科技保险数据动态分析,推动科技保险业务健康发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科技保险业务统计表按照产品维度和保障主体维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通知》的发布有利于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推动保险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高质量风险保障。

(二)中国证监会: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监管,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

为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加强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证监会经充分论证评估,进一步优化了融券机制。具体包括:一是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因涉及系统调整等因素,第一项措施自1月29日起实施,第二项措施自3月18日起实施。

2023年10月,证监会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并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新规实施以来,战略投资者出借余额降幅近四成,取得良好效果。

在总结前期优化融券机制安排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此次证监会优化融券机制,主要体现以下监管意图:一是突出公平合理,降低融券效率,制约机构在信息、工具运用方面的优势,给各类投资者更充足的时间消化市场信息,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秩序。二是突出从严监管,阶段性限制所有限售股出借,进一步加强对限售股融券监管,同时,坚决打击借融券之名行绕道减持、套现之实的违法违规行为。

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强化监管,把制度的公平性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及时总结评估运行效果,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证监会官网)

点评

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体现出监管层对于资本市场的呵护态度。这些规定健全了融资融券制度的一些漏洞,减少了做空资金量,有利于推动大盘从反弹走向反转,同时,有利于加强对上市公司股票的监管,促使其更加规范运作,维护并体现了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性。

(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

1月30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金融监管总局全面履职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全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年度重点任务目标,以责任定目标、以目标抓考核、以考核促落实。一是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把握好时度效,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常态化机制,落实机构、股东、高管、监管、属地、行业六方责任,推动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督促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落实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要求。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三是坚决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全面强化“五大监管”,严把准入关口、严密风险监测、严肃早期干预纠正。紧盯“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做到一贯到底、一严到底、一查到底。四是跨前一步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和重点任务协同,切实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五是着力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强化抓早抓小,保持高压震慑,加快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六是坚定不移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主业、苦练内功、降本增效,切实提升行业发展可持续性。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助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推动实现“机构不做假、股东守规矩、高管知敬畏、员工有操守、公众识风险”。七是精准高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做好“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支持扩大有效需求,持续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切实提升金融消保工作质效。八是平稳有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加快推动省市“三定”落地,稳步推进县域机构改革,同步建机制、强保障、提效能。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会议强调,要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管党治党的根本职责。要常态长效抓好中央巡视整改,举一反三解决共性问题。要坚持不懈正风肃纪反腐,持续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大力开展监管作风专项整治。

二、观点聚焦

(一)IMF:上调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至3.1%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上调了2024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稳定在3.1%,较其去年10月的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而2025年全球经济的增速预计将小幅升至3.2%。

发达经济体方面,报告预计发达经济体整体经济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1.6%小幅下降至2024年的1.5%,随后在2025年上升至1.8%。其中,IMF将2024年美国的经济增速预上调至2.1%,较2023年10月的预测高出0.6个百分点,不过依然低于2023年2.5%的增速。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方面,报告预计,2024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速为4.1%,在2025年上升至4.2%。而相较于2023年10月的预测,IMF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4年经济增速预测值上调了0.1个百分点。IMF预计,中国2024年和2025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6%和4.1%,相较于2023年10月的预测,中国2024年的经济增速被上调了0.4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IMF认为,随着各地区通胀率向目标水平回落,各国央行近期的优先任务是实现经济的平稳着陆,既不要过早降息,也不要过度推迟降息。由于不同经济体的通胀驱动因素和动态不同,确保价格稳定的政策需求日益分化。与此同时,在债务水平上升和预算回旋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随着通胀率下降,各经济体能够更好地吸收财政收紧带来的影响,许多国家需要重新关注财政整顿工作。大力推进改善供给的改革将有助于降低通胀和减少债务,并使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金融时报)

(二)人行货政司课题组:结构性货币政策助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近日,人行货政司课题组在《中国金融》上发表文章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实体经济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功能定位上,结构性货币政策是总量型货币政策的有益补充。传统上,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短期总需求。根据我国国情,在多重约束条件下,货币政策采取“总量为主,兼顾结构”的调控框架。结构性货币政策从属于总量型货币政策,是其有益补充,主要功能是将资金引导至确有必要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也具有一定的总量效应,是调节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

在传导机制上,通过银行信贷渠道传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再贷款类的中央银行交易工具,通过银行的信贷渠道传导,市场化是底层逻辑。人民银行向银行提供利率优惠的再贷款资金,引导银行主动将信贷资源投放至政策支持的领域。银行自主选择项目发放贷款,自行承担信用风险,充分发挥在识别项目中的专业性,将金融资源配置到有效率的行业和企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直接补贴企业,不产生寻租空间,能够取得较好的传导效果。

在工具设计上,精心设计激励约束机制,做到合理适度、聚焦重点、有进有退,强化政策效果。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数量和价格两方面实现结构调整目标。在数量上,将中央银行提供资金量与银行向特定领域发放的贷款量挂钩,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特定领域的贷款投放;在价格上,通过优惠利率的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降低特定领域的贷款利率,再贷款利率优惠程度适中,既起到激励作用,又可以减少对市场定价的扭曲。建立约束机制,压实金融机构贷款发放主体责任,加强工具管理运用的审计与监督,条件允许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做到合理适度,处理好与总量型工具的关系,服从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目标;使用规模合理适度,避免对市场配置资源产生过大影响。做到聚焦重点,聚焦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堵点难点,合理确定支持领域边界。做到有进有退,达成阶段性政策目标的工具要有序退出,工具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

在政策协同上,与人民银行各项政策打好配合,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形成合力。在与人民银行各项政策打好配合方面,人民银行通过信贷政策、市场建设、金融改革等多种方式,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结构性货币政策是提供“真金白银”的政策激励手段,与上述政策打好配合,可形成政策“爆发力”,更好更快地取得政策效果。达到预期效果后,结构性货币政策退出,依靠信贷政策和改革措施等完成对特定领域支持的长效机制建设。在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形成合力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着力改善信贷结构,从融资端强化财政、产业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形成合力,提高政策效果,发挥“几家抬”合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