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36期
Home > SeriesReport >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36期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36期

2023年09月19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监管标准不变的基础上,根据保险业发展实际,优化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通知》共十条,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差异化调节最低资本要求。要求总资产100亿元以上、2000亿元以下的财产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以及总资产500亿元以上、5000亿元以下的人身险公司,最低资本按照95%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总资产100亿元以下的财产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以及总资产500亿元以下的人身险公司,最低资本按照90%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

二是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本源。将保险公司剩余期限10年期以上保单未来盈余计入核心资本的比例,从目前不超过35%提高至不超过40%,鼓励保险公司发展长期保障型产品。财产险公司最近一个季度末计算的上两个会计年度末所有非寿险业务再保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回溯偏差率的算术平均数、未决赔款准备金回溯偏差率的算术平均数小于等于-5%的,保费风险、准备金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减少5%。保险公司投资的非基础资产中,底层资产以收回本金和固定利息为目的,且交易结构在三层级及以内(含表层)的,应纳入利率风险最低资本计量范围,促进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三是引导保险公司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整为0.3;投资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调整为0.4。对于投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中未穿透的,风险因子从0.6调整为0.5。要求保险公司加强投资收益长期考核,在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中公开披露近三年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

四是引导保险公司支持科技创新。保险公司投资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公司股权,风险因子赋值为0.4。保险公司经营的科技保险适用财产险风险因子计量最低资本,按照90%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总资产达29.2万亿元,同比增长9.6%。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6.8万亿元,同比增长9.7%。《通知》的出台,体现了引导保险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导向,对保险资金加大权益资产配置,特别是加大对科技创新战略的支持,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并加强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质效。

(二)中国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罚没款执行规则》

近日,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罚没款执行规则》(以下简称《执行规则》)。

前期,《执行规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各方广泛关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修改建议。证监会经认真研究,吸收采纳相关意见建议,并进行了修改完善。

《执行规则》共三十三条,根据执行工作各个环节制定具体规范:一是对案件调查审理阶段加强查找、发现当事人财产线索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对不按时缴纳罚没款当事人进行催告督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以及退库的工作流程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三是对《行政处罚法》“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的规定予以细化,从申请暂缓、分期缴纳的情形、申请材料内容、审查及批准程序等方面制定细则,增强可操作性。四是针对实践中问题突出、但法律规定不明确的“申请强制执行时限”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划分不同情形作出了具体规定。

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加大行政处罚执行工作力度,用足用好法律授权,强化执行监督,进一步提升执行质效,维护执法权威,切实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监会官网)

点评

《执行规则》对法律规定不明确或者以往处于模糊地带的内容予以进一步明确,规范罚没款执行工作,积极便利当事人缴纳罚没款,同时未新增当事人义务。《执行规则》的发布,有助于为证监会罚没款执行工作提供一套全环节、可遵循的工作流程,推动形成执行工作合力,提升执行工作效能。

(三)中国人民银行:8月份货币信贷运行良好 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9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23年8月份金融数据。数据显示,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8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12万亿元,同比多增6316亿元。

社融和信贷双双回升背后,深层次反映了经济供需两端的恢复。

一是基础货币投放增加,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了基础货币有效投放。基础货币新增5711亿元,余额同比增长8.6%,比上月提高1.3个百分点。

二是信贷总量继续增加,结构持续优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2万亿元,存量同比增长9%,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36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1.1%。

从前8个月整体情况看,金融支持也实现了总量增、结构优。数据显示,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和各项贷款增量分别达到25.21万亿元和17.44万亿元。这些指标均在去年的高水平上进一步多增,接近2020年的历史高位。金融体系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信贷总量增速快于经济指标。

在结构方面,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信贷结构不断优化。8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9.1%,均明显快于各项贷款增速,保证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增长快于总量。

三是广义货币(M2)供应量保持较高增速,住户存款增长较快。8月末,M2余额为286.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8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26万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体现为实体经济部门的存款增长和流动性改善,为进一步扩大投资消费、促进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坚实基础。1至8月,各项存款增加20.24万亿元,同比多增1158亿元。

四是存贷款市场利率降低,提升有效需求。其中,在贷款利率方面,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带动了贷款尤其是流动资金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数据显示,8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5%,比上年同期低20个基点;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2%,比上年同期低38个基点。

(中国金融新闻网)

点评

总体来看,金融体系采取积极措施,货币信贷保持较快增速,与目前国民经济继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经济形势相适应。同时,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未来要加强预期引导,密切关注金融政策效果,提升金融支持效率,为促进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支持物价温和回升、增强经济活力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二、观点聚焦

(一)肖钢:数字财富管理呈现互联网化、智能化、开放化特征

近日,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外滩大会财富管理行业论坛上表示,数字技术持续推动财富管理行业生态变化,并呈现出互联网化、智能化、开放化三大特征,持续优化投资者理财体验,助力财富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互联网化上,肖钢认为,行业机构初期是把专业产品转移到线上销售,不断丰富产品类型。随着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产品同质化问题需要服务差异化来弥补,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平台围绕产品投研、资产配置、持有陪伴等用户投资全生命周期,探索相应的服务模式。比如,理财直播、理财社区已经基本成为行业陪伴和投教的标配。

在智能化上,肖钢表示,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财富管理行业各个环节,支持投研、产品设计、用户运营、投资决策、服务陪伴等智能化持续升级。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知识图谱、多轮对话等智能技术应用,智能理财助手和专业理财师相配合的“人机协同”模式,使用户分层服务更高效、精细化、专业化。“全委托”的智能投顾方兴未艾,特别是在“顾”的方面,智能化应用仍有很大空间和潜力。

在开放化上,肖钢认为,基于线上技术优势和用户基础,互联网平台较早开始了探索,比如从开放机构自营阵地,到体系化开放数字服务矩阵;从触达客户到理解客户、陪伴客户等。如今,开放式的财富管理平台也成为大型银行的“标配”,能够帮助资管机构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数字化服务,也让财富管理平台汇聚不同机构的专业优势,丰富平台的服务厚度,为客户创造增量价值,提升服务体验。财富管理开放生态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效率,促进了各方共赢。

肖钢建议,各机构要建立数字化发展长期战略目标,加快数据中台建设,加快形成智能投研和服务体系,打造更强的行业竞争力。

(中国金融新闻网)

(二)穆长春:央行数字货币成为法定货币升级方向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商业支付工具逐渐替代实物现金,未来,商业电子支付工具可能全面满足数字经济社会的需求并完全替代现钞。当储户对某个银行的服务不满意或者出现信心问题时,储户有两个选择,可以把存款转存到其他银行,也可以提取为现钞,如果没有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那么储户在无现金社会就失去了提现的权利。

穆长春表示,我们需要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向储户提供提现的选择,也就是提取数字形态的央行货币的选择。同时,央行也可以保持直接调控流动性的工具选择。而网络技术、移动支付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央行数字货币成为法定货币的升级方向。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