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30期
一、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近期,一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引发关注,尤其是隐性的城投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引发部分市场机构各种猜测和建议。2020年底以“永煤违约”为代表的国企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增加了城投债吸引力。因为虽然要求市场化处理城投债务风险,但为了避免形成集体冲击,影响金融市场稳定而制定的相关措施,客观上形成了事实上的刚兑。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投债存量规模为13.51万亿元,发行主体多为中高评级城投平台,整体风险可控。但有少部分地区城投债面临较大压力,不排除这些地方政府与相关金融机构,有渲染债务风险从而想要获得救助的冲动。但是,应继续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避免道德风险,促进地方理性举债。而商业银行是否参与化解债务风险则由市场决定。事实上,更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有能力帮助解决风险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
二、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现象屡禁不止 多家银行遭重罚
7月以来,多家银行因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而受到处罚。从罚款力度和内容来看,监管机构对于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力度加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至少有10家银行因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而被罚款,其中包括工商银行青岛支行、农业银行长春分行、贵阳银行、桐庐恒丰村镇银行等。自2020年以来,监管机构多次严查打击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现象,但屡禁不止、死灰复燃。除了贷款者侥幸的套利动机,金融机构层面的职责缺失也值得关注。在金融机构层面,面对激烈的揽贷竞争和压力,在贷款管控上往往百密一疏。技术上而言,追踪贷款流向也有一定难度,比如跨行之间的信息差,一旦跨行无法追踪资金流向;同时借款人也会寻找中间机构,伪造经营证据。值得注意的是,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的背后原因已从“购房待涨”转变为“转贷降息”。随着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的开启,叠加近期存量房贷利率有望下调的可能性,未来这种现象出现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国际金融报)
三、监管部门再发风险提示 警惕“修复征信”等套路
近日,监管部门再度发文提示投资者防范金融欺诈。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提示,近期平台发现有诈骗团伙向用户发送诈骗短信,以可以抹除网贷额度、修复征信等为噱头,在沟通过程中要求用户先关注银行等机构的官方公众号,引导用户将仿冒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等官方客服链接或二维码发送到该公众号内并点击打开,部分用户误认为该欺诈链接就是相关公众号的官方客服,从而上当受骗。同时,人民银行还提醒,“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甄别,以免遭受钱财损失”。事实上,同类型欺诈“套路”在社会上屡见不鲜,人民银行也多次向公众提示风险。早在今年5月,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就发声明称,有诈骗分子仿冒征信中心网站,以“影响征信”“征信修复”为名,诱导社会公众提供个人信息,骗取钱财,实施诈骗犯罪活动,侵犯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证券时报网) 四、四川信托通报工作进展 风险处置方案已形成 7月19日,四川信托在官网发布工作进展情况通报称,在各方指导和支持下,四川信托风险处置工作取得关键进展。相关中介机构已完成专项尽调和评估,更新盘实了资产底数。通报称,目前,风险处置方案已形成并按程序报送。下一步,监管工作组将进一步支持具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依法参与风险处置相关工作,力争早日平稳化解四川信托风险。此前5月24日,四川信托发布工作进展情况通报称,2023年以来,公司风险处置加快推进,近期有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多方努力,四川信托牵头重组方已初步明确,相关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原有中介机构已按重组方要求进场进一步开展专项尽调和评估,更新盘实资产底数。同时,四川信托表示,牵头重组方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根据中介机构尽调评估情况,正进一步完善风险处置方案,加快推进风险处置进程,力争早日依法平稳化解四川信托风险。(界面新闻) 五、拜登下令成立工作组 研究如何避免债务上限僵局 白宫周四表示,美国总统拜登要求一组助手研究“所有法律和政策选项”,以防止再次出现债务上限僵局。5月底,在经历长达数月的艰苦谈判后,美国两党达成了债务上限协议,在最后关头避免了一场可能使美国陷入前所未有违约的危机。两党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将2024财年的支出维持在今年的水平,允许2025财年的支出增加1%。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估计,该协议将在未来10年减少约1.5万亿美元的预算赤字。由白宫法律顾问Stuart Delery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Lael Brainard领导的一个新小组将研究国会可能采取的措施,目前尚不清楚这一没有共和党重要官员参加的小组是否会支持完全废除债务上限,或者他们是否支持拜登曾经提出的一个新奇的法律理论,即总统可以无视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规定的法定上限。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工作组将“研究国会可以采取的潜在行动,使违约风险成为过去,以及基于宪法和其他方法,以避免未来在国会不采取行动的情况下发生危机”。(财联社)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