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25期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增加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为贯彻落实6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发挥精准滴灌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扩大就业,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分别增加额度400亿元、1200亿元、400亿元,调增后额度分别为8000亿元、17600亿元、7400亿元。
(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切实支持“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服务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 (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支持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近日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金融业运行整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金融监管总局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和任务,扎实做好金融监管重点工作。支持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 点评 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关键在于深化金融服务的有效性。消费金融等金融支持将进一步激发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潜力,助推消费升级。 (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拟对15家险企开展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现场检查 6月30日,经济观察网记者获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拟在下半年展开2023年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评估工作。风险评估公司涉及北京、上海、天津等15地银保监局以及36家保险公司。(经济观察网) 点评 作为偿付能力达标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保证充足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对险企正常经营来讲至关重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拟对15家险企开展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现场检查,有利于督促保险公司不断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强化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持续进步。 二、观点聚焦 (一)李扬: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应从财政和金融等多角度考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日前表示,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一直是关注的重点。就国内情况而言,如何协调处置问题金融机构,如何处置它们与房地产市场、地方融资平台及地方财政的关系等,都出现了新的情况,值得思考。总体来说,中国的问题金融机构处置要从财政、金融、社会稳定等多个角度考虑,要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金融稳定、保证社会稳定等置于最重要的地位。 (中国经济新闻网) (二)陈道富:构建筹资与投资并重的资本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道富日前指出,实现金融与产业、科技良性循环,关键在于健全具有价格发现和价值培育功能的资本市场,加快全面实行注册制,构建更加重视中小投资者保护、筹资与投资并重的资本市场。完善多层次的统一债券市场,加快监管规则和基础设施统一,发挥票据在真实背景和支付对价基础上的适度融资功能,激发交易型金融市场。 (金融投资报)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