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22期
一、监管动态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联合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22年年度报告》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22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披露了2022年全国住房公积金运行情况。
2022年,全国住房公积金各项业务运行平稳,住房公积金缴存额31935.05亿元,6782.63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21363.27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47.75万笔、11841.85亿元。截至2022年底,个人住房贷款率78.94%。
《报告》显示,住房公积金制度惠及面进一步扩大,全年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452.72万个,实缴职工16979.5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80%和3.31%。指导重庆等6个城市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让灵活就业人员愿缴能缴,助力解决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报告》显示,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出台文件明确数字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让数字化成果惠及更多缴存单位和缴存人。推动实现与公安、民政、人民银行等7个部门40类数据共享,拓展电子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范围,推动提升服务效能,提高管理运行水平。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 点评 住房公积金风险防控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报告》提出,构建内部风险防控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现场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线上发现问题和线下核查处置相衔接的“互联网+监管”模式,助力地方提高风险防控的精准性,确保资金安全。 (二)多家国有大行将正式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 6月8日起,多家国有大行将正式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其中,有大行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较此前下调5个基点至0.2%,定期存款整存整取产品中,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挂牌利率保持不变,分别为1.25%、1.45%和1.65%,2年期挂牌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05%,3年期和5年期挂牌利率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至2.45%和2.5%。此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品种的挂牌利率保持不变,通知存款挂牌利率保持不变。 (证券时报) 点评 此次国有大行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不断收窄的压力,促进金融系统稳定。同时,存款利率下调引发的银行资金成本下行,有利于为贷款报价利率(LPR)的进一步下行积蓄动能,从而利好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三)《“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实施推进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近日,《“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实施推进座谈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 会议指出,落实《“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是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迫切需要,是应对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是支撑市场监管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十四五”以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全面推进《“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在规划实施、创新资源、科研攻关、创新服务、创新开放、科研生态等方面都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要围绕总局“一个大市场、两个纲要、三个监管、四个安全”的工作着力点狠下功夫,推进《“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实施迈上新台阶。 会上,总局有关直属单位和部分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作交流发言,并开展了现场调研和分组讨论。总局科技财务司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部门的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科学分析了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以科技赋能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以构建一个体系、提升三大能力、营造一个生态的框架体系凝练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科技的思路目标、重大任务和改革举措,体现了市场监管特色,全面衔接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彰显了时代特征。 二、观点聚焦 (一)李云泽:从五个方面发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6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李云泽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从五个方面谈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如何扛起新时代金融监管的职责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性。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加大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金融支持,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间投融资环境,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呵护好民营企业创业发展的激情。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市场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二是奋力开创金融监管工作新局面。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切实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完善制度安排、健全工作机制,实现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的无缝对接协调。 三是坚决打好防控金融风险主动仗。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突出重点、把握节奏、精准发力,稳慎化解存量风险、坚决遏制增量风险。目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整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四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促发展。在重点领域改革方面,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持续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持续优化制度供给,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与时俱进完善审慎监管规则,该管的坚决管住,该放的有序放开,切实促进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 五是始终坚持金融对外开放不动摇。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财富管理、绿色金融、养老健康、资产管理等领域,热忱欢迎经营稳健、资质优良的外资机构来华展业,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建设,加强政策协调和监管协作,共同促进全球金融稳定。 (中国金融新闻网) (二)易会满:引导更多资源集聚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领域 6月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的“迭代快、风险高、轻资产”等特征,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在完善公司治理、激发企业家精神、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易会满表示,监管是证监会的法定职责、第一职责。证监会将主动适应资本市场新形势、新特点,推动监管理念、方式和手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坚决维护资本市场“三公”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突出监管全覆盖。将以落实机构改革为契机,及时查补监管不到位、不及时的制度短板和漏洞,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推动依法将各类证券期货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持续健全各条线各环节监管制度体系。 二是继续统筹开放与安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开放,扎实推动境外上市备案工作,加强与香港市场的务实合作,拓展优化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加快构建高水平制度型双向开放格局。 三是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发挥好资本市场透明度高、规范性强的优势,坚持和加强穿透式监管,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强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协同监管,推动形成监管合力。加快推动发行、上市、机构、债券等主要业务条线监管转型,加强监管透明度建设,着力提升监管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继续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着力加强全面实行注册制后的市场秩序维护和生态塑造。 四是坚持稳预期、守底线。证监会将与相关方面共同加强宏观研判,密切跟踪分析国际金融市场输入性风险,完善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机制,不断提升风险应对综合效能。创新方法,突出重点,稳妥有序化解债券违约风险,持续加大对“伪私募”、地方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风险的整治。持续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与有关方面政策协同,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守好底线,全力维护股市、债市、期市平稳运行。 (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