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24期
Home > SeriesReport >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24期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24期

2023年06月12日

一、我国金融业运行整体平稳 风险总体可控

6月8日上午,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本次论坛设有七场全体大会和三场浦江夜话。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论坛上介绍,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在普惠金融也走到世界前列,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不会改变,这是我们防范化解风险的最大支撑和保障。目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整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李云泽表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当前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将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强化央地监管协同,持续整治金融市场乱象,重拳惩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央视新闻)

二、内地赴港投保再起 这些风险要注意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内地赴港访客的新单保费同比上升2686.4%。业界认为,香港保费出现大幅增长,主要是内地和中国香港往来便利后,所释放出的大量投保需求。保单井喷的背后,业内提醒投保人不能忽视投保存在的风险因素。早在2016年原银保监会就发布过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务在适用法律、监管政策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香港保险产品条款表达方式跟内地不相同,投保人需要认真阅读保险条例,尤其要充分理解保险责任和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为对保险条款理解不准确引发合同纠纷。香港保险中途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据了解,香港保险一般会在保单中列明退保条件以及遭遇的损失,投保者需要认真阅读保单中的退保条约。香港保单一般也会提醒汇率风险。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上海证券报)

三、光大证券被交易商协会严重警告

3月24日,四平城投被交易商协会警告、责令改正;3月31日,光大证券作为四平城投债融项目主承销商遭自律调查;6月5日,光大证券收严重警告、责令改正。6月5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对光大证券的自律处分信息。公告表示,光大证券作为四平市城市发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相关债务融资工具的主承销商,存在以下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一是明确知悉并具体参与两家投资人向四平城投收取大额财务资助的操作,推动相关债务融资工具的违规发行,干涉了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利率,违背了发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二是自律问询阶段提供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三是发行定价工作未遵循公正原则,未同发行人签署簿记建档利率区间确认书。四是发行方案关于承销方式的披露不准确。(中国网财经)

四、大唐集团控股约2.84亿美元债违约

大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一笔美元债违约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本金总额为283,950,000美元的2023年到期12.5%优先票据于2023年5月31日到期,若未能于到期日支付该本金额,将构成违约事件。大唐集团控股称,不利的宏观经济因素、房地产业及金融市场环境,对集团可用作支付境外债务的资金造成压力。根据地方政府政策规定,集团大部分在岸现金均于指定银行账户内接受严格的预售现金托管,以保证现时开发中的物业项目竣工。大唐集团控股表示,集团正努力不懈维持正常营运并加快物业销售进度及所得款项回笼,以保障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公司应立即着手制定整体解决方案以解决境外债务问题。该公司称,将与潜在候选人进行有关担任财务顾问角色的讨论,该财务顾问将评估集团的资本架构及流动资金,并探寻可藉此缓解当前流动资金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的选项。公司亦已聘请律所出任法律顾问以支援有关工作。(财联社)

五、贷款遭银行抛售 美国商业地产风险激增

机构和媒体近期纷纷预警美国商业地产风险,一些商业地产贷款遭到低价抛售,部分办公楼的景气程度不容乐观。英国《金融时报》6日报道指出,一些美国银行正准备以折扣价出售房地产贷款,即使借款人已按时还款,表明其决心减少对摇摇欲坠的商业房地产市场的敞口。在某些银行愿意承担所谓的“履约房地产贷款”损失之前,曾有多方警告称,在美国地区银行业最近出现动荡之后,这一资产类别将是“下一个烦人的事情”。报道指出,汇丰美国寻求减少对美国房地产开发商的直接贷款,正在出售数亿美元的商业房地产贷款,并考虑以低价出售。《财富》杂志援引圣塔莫尼卡商业地产经纪与咨询公司Corion Enterprises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弗莱德·科多瓦的观点称,高通胀、高利率环境加重成本负担,需求还在不断萎缩,办公楼等商业地产行业正在陷入崩溃。(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