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15期
Home > SeriesReport >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15期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15期

2023年04月24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始终坚持稳健的调控理念。近几年,国内外面临的超预期冲击较多,货币政策一直坚持稳健的取向,量价一直都是适度和比较平稳的,应对了来自内外部的多重冲击,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二是以我为主,把国内目标放在首位。我国是超大型经济体,必须主要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和物价形势进行调节,自主把握货币政策三是坚持汇率由市场决定,为以我为主创造条件。汇率机制缺乏灵活性是约束货币政策自主性、在宏观上导致经济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原因。四是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有力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我们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内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精准有力加强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确保利率水平合适,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对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中国人民银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退出是平稳有序的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注重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比较多。尤其是去年,为应对疫情冲击,稳经济大盘,中国人民银行针对特定领域出台了多项新的工具,包括支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保交楼等等。总的来说,结构性货币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多数的结构性工具是阶段性工具,设立时都有明确的实施期限。在实施期结束时,如果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或者商业银行服务意愿和能力已经有效提升,结构性工具完成了政策目标,就会按期及时退出。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点评

中国人民银行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再贷款、再贴现等长期性工具的稳定性,同时实施好多项仍在实施期的阶段性工具,为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了持续的支持。

(三)中国人民银行: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继续抓好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点评

前一段时期,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建立了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了因城施策原则下首套房贷利率政策的双向动态灵活调整,对于着前期稳经济大盘、稳定房地产政策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二、观点聚焦

(一)孙天琦:硅谷银行破产及其处置的启示

从总结经验教训、推进我国风险处置、维护金融稳定工作的角度看,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带来五个启示:一是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要能够及时、真实、准确地反映其经营情况;二是极速且强力的监管应对是处置金融风险的关键;三是充足的风险处置资源很重要;四是针对问题银行的处置,金融管理部门要有高度明确且足够充分的法律授权;五是要有效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CF40青年论坛)

(二)黄益平:循序渐进地建设数据交易市场体系

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50人论坛委员黄益平教授近日表示,数据是非常重要、非常特殊的生产要素,主要通过改善经济效率、提高生产率来推动经济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这样的大规模赶超型经济体来说,数据要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发挥数据潜能,应采用相对分散、循序渐进的方式,稳健地推进数据交易发展。起步时应允许“小商小贩”式的场外交易,等到条件成熟,数据交易向交易所转移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