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14期
Home > SeriesReport >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14期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14期

2023年04月03日

一、我国将防范化解金融和房地产等领域风险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3月26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我国将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确保粮食、能源等重要资源的安全,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构建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郑栅洁还表示,中国将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价格、环保、区域等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证券时报网)

二、加密货币并没有解决信用货币存在的问题 潜藏很多风险

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数字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圆桌会上表示,要加快完善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监管机制。金融监管是保障数字金融稳健运行的基础性的制度安排,监管缺失会加剧非理性的市场行为。宣昌能表示,从目前实际运行来看,强调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特别是那些凭空产生的加密货币,并没有解决信用货币存在的问题,而且加密货币交易过程中涉及到与法定货币的兑换、杠杆交易等,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在交易平台、发行方或者交易商、做市商手中,所以这本身又是一个非常中心化的进程,潜藏了很多的风险。宣昌能指出,这个领域缺乏有效监管,屡屡发生市场操纵欺诈、滥用关联交易、挪用客户资产或者把客户资产和自有资产混同操作,近期也出现了一些暴雷风险,FTX、币安等平台在美国受到了监管部门的调查。(澎湃新闻)

三、我国外债规模保持基本稳定风险总体可控

3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2年末中国全口径外债数据。截至2022年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等值24528亿美元。对于当前我国外债形势,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我国外债规模保持基本稳定。2022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全球通胀高位运行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外债规模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较2021年末减少2938亿美元,降幅10.7%。其中,汇率折算因素造成外债余额下降1046亿美元,对外债余额下降贡献度为36%。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经济运行企稳回升,2022年四季度外债降幅较2022年二、三季度大幅收窄。王春英表示,2022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3.6%,债务率(外债余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66%,偿债率(外债还本付息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10.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42.8%。上述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分别为20%、100%、20%和100%)以内,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证券日报)

四、杜绝信用债风险 台账管理运用信用债到期日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内蒙古连续55个月未出现债券市场违约事件,紧紧守住资本市场零违约底线,达到预期目标,直接融资局势良好。内蒙古对债券实行到期日管理,对摸排出的兑付高风险债券,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债券兑付到期日前90天,召集属地政府、监管部门检查风险债券兑付方案可行性;到期日前30天,跟踪发债企业筹措兑付资金情况;到期日前3天,检查企业兑付资金到账情况。此前,内蒙古对列入风险类的12家企业发行的15只债券,由监管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函,及早组织指导债券发行主体,研究制定资金筹措方案,保障如期兑付资金。近年来,内蒙古企业公开市场债券融资年增20%以上,逐步从数百亿元跃升至千亿元级别。内蒙古精心维护来之不易的优良信用环境,高度重视信用债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企业提升直接融资占比,融资数量大幅增长,费用逐步降低,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新华财经)

五、多家华尔街投行发出警告 警惕美国商业地产爆雷

近期,美国银行业动荡,加剧了市场对美国商业地产面临信贷紧缩的担忧情绪。多个华尔街投行警告称,美国商业地产可能会成为继银行业之后再出现爆雷的行业。据美国银行与高盛分析,中小地区银行承担了美国多达68%至80%的商业地产贷款业务。一旦中小银行被迫提高流动性储备而收紧贷款,美国商业地产将面对信贷紧缩的冲击。目前,由于居家办公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美国商业地产的写字楼使用率尚不足50%。也就是说,大量商业地产的租金收入水平不高,但却在面临借贷成本上升的难题。(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