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金融风险周报 2022年第52期
Home > SeriesReport > 金融风险周报 2022年第52期

金融风险周报 2022年第52期

2022年12月26日

一、防范“黑天鹅” “灰犀牛” 最高检发声

最高人民检察院12月23日召开党组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检察机关深化落实的举措。会议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深入分析经济发展中可能进入司法、检察环节的风险隐患,把困难和问题估量得更充分一些,把思想准备、政策准备、工作准备做得更充足一些,以检察能动履职,促进防范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要积极参与处置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维护经济金融和社会大局稳定。要坚持“严”的一手不动摇,坚决依法打击严重违法犯罪,特别是要把更利于社会内生稳定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落得更实,维护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对食品药品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要积极提起公益诉讼,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要突出防范金融风险,对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部署,持续推动落实“三号检察建议”,加大反洗钱力度,筑牢金融安全法治防线。(中国证券报)

二、银行不良率稳中有降 12家银行房地产不良率超2%

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记者近日梳理了20家主要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这20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951.64亿元,同比增加868.46亿元。可以看到,这些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增量占比均低于其资产规模占比。就当前较为突出的房地产贷款情况而言,截至2022年6月末,这20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172.77亿元,占比为12.1%,高于贷款余额占比,且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加接近800亿元(个别数据缺失),占比超90%。对比来看,占据不良贷款大头的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截至2022年6月末,20家银行余额为3365.14亿元,同比减少超过650亿元。在支持实体经济、疫情形势、延期还本付息等多种因素和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断增长,但不良率保持稳中有降。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912亿元,不良率为1.66%,同比去年三季度末分别增加1577亿元、下降0.09分百分点。(21世纪经济报道)

三、债基再遭大额赎回 3个月内规模锐减60亿

根据12月20日中信建投基金公告,因中信建投景晟债券基金于12月19日发生大额赎回,19日起提升基金净值精确度。待大额赎回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不再产生重大影响时,再恢复基金合同约定的净值精度。从19日净值走势来看,并没有明显异动。根据数据,12月19日该基金A份额和C份额分别微涨0.03%和0.02%,截至19日近1月来累计下跌0.10%和0.13%;近3月来累计下跌0.32%和0.38%。该基金是一只成立于今年6月的次新债基,成立时规模高达80亿元,但在三季度时就遭遇大额赎回,截至三季度末规模已不足20亿元。这并不是个例。11月以来遭遇大额赎回的,还有华安安浦债券、中融恒阳纯债、汇安嘉盛纯债、申万菱信稳益宝债券等基金。万幸的是,这并没有“伤筋动骨”。公募分析认为,11月这轮债市调整与基本面关系不大,更多是基于理财赎回和防疫、地产政策强预期所作出的负反馈,叠加年底机构止盈,也会加剧债市投资者的离场情绪,利率底部抬升。往后看,短期内债市或已进入配置交易阶段。(券商中国)

四、理赔渎职暴露管理漏洞 保险理赔员索贿遭重罚

虚列费用、虚假承保、虚假退保、虚假理赔和虚挂保费的“五虚”问题是保险公司经营中的顽疾,常常作为被监管处罚的因素,出现在银保监会以及地方银保监局的处罚公告中。但在11月的罚单中,一项因理赔员渎职,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处罚,出现在罚单中,触目惊心。据山西银保监局的处罚公告,永安保险太原中支理赔服务中心人伤调查岗员工刘某,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数额达194866元,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没收违法所得。此外,11月罚单中,还出现了利用职务便利在业务活动中泄露客户信息,其责任人分别被禁业3年、10年的严重违规事件。从累计情况看,截至11月底,保险业罚单金额约2.56亿元。其中,11月当月罚单金额同比略有增加。记者发现,11月没有银保监会会级罚单,地方银保监局层级的罚单数量与往月相比,有所上升。(金融时报)

五、“滞胀”风险下全球经济复苏承压

在经历了前一年的艰难复苏后,2022年,世界经济再次步入危机边缘。世纪疫情跌宕反复、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供应链挑战加剧、通胀压力持续攀升等多重冲击下,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滑。为对抗高通胀,各国央行纷纷开启加息周期,加快货币政策紧缩步伐,进一步拖累了经济复苏进程。在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面临滞胀威胁,衰退风险持续升温。面对持续的高通胀压力,今年以来,多国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持续上调利率,“加息竞赛”的浪潮席卷全球。根据各央行官网消息及数据等不完全统计,今年共有约60家全球主要央行实施加息,累计加息超300次。值得警惕的是,激进“加息潮”正导致全球经济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对遏制经济增长前景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不少分析指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导致年初以来经济增长预期一路下滑,由于结构性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善,未来经济增长前景还将继续受到影响。(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