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每周监管资讯 2022年第33期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中国证监会12386服务平台运行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近日,证监会对《关于“12386”中国证监会服务热线运行有关事项的公告》(证监会公告〔2018〕32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关于中国证监会12386服务平台运行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共十九条,主要修订内容如下:一是明确证监会设立12386服务平台,包括12386热线电话及其网络平台,作为接收投资者诉求的渠道,站稳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立场,依法处理投资者合理诉求。二是明确12386服务平台是投资者诉求的接收平台和分转平台,接收投资者投诉、举报、咨询、意见建议四类诉求事项。三是强化投资者诉求处理要求,加强对投资者身份信息的保护,进一步压实证券期货市场经营主体投诉处理首要责任,不断提升诉求处理工作水平。
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证监会将根据公开征求意见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履行相关程序,待热线优化升级完成后发布实施。
(中国证监会官网)
点评
证监会于近期对“12386”中国证监会服务热线进行优化升级,建设12386网络平台,与12386热线电话共同构成12386服务平台,接收投资者诉求,为投资者提供服务。该举措有助于进一步畅通投资者诉求反映渠道,依法处理投资者合理诉求,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支持。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3.68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6月末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0.8%,较上年末分别上升2.4个和0.5个百分点。金融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8%和29.7%。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较去年同期下降0.42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密切关注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不断夯实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做好妥善应对,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市场主体倾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报告》整体基调更趋稳健,突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明确了国内经济趋势向好和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的研判。 (三)刘国强召开人民银行定点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 近日,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国强召开人民银行定点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 刘国强指出,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要继续坚守帮扶承诺,做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一是要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任务,切实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充分彰显新时代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元价值。二是要发挥好金融优势,突出金融特色,把定点帮扶“责任田”建设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田”。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稳步增长;发挥好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强化政策协同,形成帮扶合力;持续推进普惠金融试验区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生态,提升金融资源承载能力,助推城乡均衡发展,以优异的帮扶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刘国强提出,要围绕宜居宜业推进乡村建设,把金融定点帮扶建设成破解“三农”问题的民生工程;围绕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发展,把金融定点帮扶建设成培育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工程;围绕幸福安定完善乡村治理,把金融定点帮扶建设成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工程。此次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方向。 二、观点聚焦 (一)王春英:2022年7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1041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就2022年7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截至2022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41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328亿美元,升幅为1.07%。 2022年7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定,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均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前景及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主要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充满挑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但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 (二)银保监会:上半年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 截至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8.2万亿元,同比增长11.4%;有贷款余额民营企业户数8347万户,同比增长11.4%;上半年新发放的企业类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比重53.5%,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利率4.74%,同比下降0.57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何国锋表示,上半年新发放的企业类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比重为53.5%,这反映出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的贷款长效机制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融资覆盖面稳步扩大,服务质效明显改善。从融资可得性来看,今年以来大量民营小微企业获得线上融资,更多信用贷款被发放给民营企业,目前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已达9.8万亿元,同比增幅达28.7%。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已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特别是加大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困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在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方面,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2022年底。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为149.6万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办理了延期还本付息,延期金额共计3.33万亿元。 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方面,银保监会推动银行机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加强对风险评估、信贷决策、贷款发放等环节的支持,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经济参考报)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