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国际金融通讯(2022年第22期,总第83期)
IMF
资本市场监管仍需进一步加强
IMF货币和资本市场部主任阿德里安等撰文指出,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就场外衍生品、投资基金、市场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进行了重大监管改革,但各国仍需要强化危机管理的工具,以不断降低金融风险,并尽量弱化金融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由于在推动监管改革的同时,非银行金融中介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相关资产已占据近一半的全球金融资产。因此,监管部门应当确保非银行金融中介的脆弱性及商业模式不会放大金融不稳定带来的冲击。这意味着对于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有三个重要的事项:第一,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第二,加强金融安全网及危机管理计划;第三,通过强化压力测试工具等方法,加强危机早期预警能力。除此之外,证券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还应当同金融体系的发展保持同步,当前,应当对资本市场中网络韧性、金融技术及气候变化等相关问题积极作出响应,并对密切关注利率掉期参考指标变化所揭示的信息。
进一步推进改革意味着监管范围应该显著扩大,且评估和减轻风险所需要的监管力量也应该相应提高。然而,证券监管部门的资源没有相应增加,且IMF金融部评估显示,即使在世界最大、最复杂的市场中,监管者的资源也是不足的。有些辖区甚至还缺乏业务独立性,进一步限制了监管部门有效监督及应对风险的能力。因此,进一步的改革应当优先提升监管部门的资源及独立性。[1]
PIIE
对韩国加入亚太贸易协定的建议
PIIE高级研究员肖特发表政策简报,建议韩国在当前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基础上,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及印太经济框架(IPEF)。
加入CPTPP可以很好地补充RCEP,确保韩国在整个亚太地区获得优惠准入地位。韩国的政策已经高度符合CPTPP提出的许多要求,且韩国市场已经向大多数CPTPP国家的商品开放。加入CPTPP将进一步增加这些好处,并为韩国企业在亚洲内部及亚太地区的自由采购提供优势。事实上,韩国早就做好了加入CPTPP的准备,但由于已优先加入了RCEP,不免担忧CPTPP的市场准入条件,加上近年来与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日本产生了贸易及投资方面的纠纷,因此迟迟没有加入。然而,由于中国申请了加入CPTPP,且可能会对CPTPP的要求及准则带来改变,所以日本需要更多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以维持目前贸易协定的标准。因此,韩国不加入CPTPP的担忧已经不再重要。
同时,加入IPEF可以深化韩国与美国的关系。由于国内政治的考量,美国提出了IPEF,旨在与除中国外的亚太国家就互联经济、韧性经济、清洁经济及公平经济这四大支柱展开合作。这四个支柱分别为韩国带来了好处。第一个支柱特别关注劳动力、环境及数字经济等问题,而韩国的利益及制定管理数字经济的区域规则正好可以与这一目标紧密结合。第二个支柱旨在促进供应链韧性,意味着美国可以为在美投资了高科技设施的韩国企业提供充足的财务支持。第三个支柱特别要推动去碳化目标,与韩国利益基本一致。第四个支柱意在推动国际税收和反腐倡议,这可以为韩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共享。[2]
BIS
《年度经济报告》摘要
2022年6月26日,BIS发布《年度经济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的经济形势,对前景进行展望,并讨论了政策所面临的挑战。
目前,全球经济总体仍具有韧性,2021年经济增速为近五十年来最快,且经济恢复呈宽基化态势,但需要警惕的是,当前奥密克戎毒株及俄乌冲突这两个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动力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就经济前景来看,通胀持续影响的风险不能忽视,因为食品及能源价格等突显效应强的价格出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价格压力宽基化的趋势说明通胀现象已超出了理性忽视的范畴,且物价上升可能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进而引起价格-工资螺旋。除此之外,经济从低通胀区间转向高通胀区间的这一趋势也需要注意。[3]同时,商品市场的骚动与宏观金融脆弱性的隐忧也使得增长的前景蒙上了阴影。另外,当前的高负债水平加大了支出的敏感性及金融紧缩的风险。长期低利率助推下的资产价格攀升,也使得金融脆弱性问题被不断积累。
政策方面,报告建议特殊时期的财政政策应当具有针对性,并只作为一种临时安排,以免危及到财政可持续性。货币政策则应当关注通胀的发展及政策传导的效应,要重点关注政策与市场预期之间的互动,避免政策落后于曲线的情况发生。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当致力于将政策回归到安全边际以内。[4]
欧央行
欧元区通胀情况及货币政策
6月28日,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发表演讲,分析了欧元区的通胀情况,并讨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安排。
这一轮欧元区通胀最开始是由一系列外部性因素导致的:全球供应链中断及全球需求激增共同推动了工业品价格的大幅上涨。随着疫情后经济重新开放,内部需求的恢复进一步推动了通货膨胀上升。5月服务业通胀率上升到3.5%,为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最高值。这两方面因素使欧央行中期通胀预测大幅度上调:在6月份的预测中,整个预测范围内的通胀率都在2%以上,截至2024年才收敛到略高于通胀目标的水平。
上述冲击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进而可能影响中期通胀率。进口价格的上涨可以被看作一种贸易税,会减少总收入。同时,由于疫情期间的大量超额储蓄、财政支持措施及持续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业全面重启,这将推动欧元区的需求。然而,如果供应冲击持续下去,通胀率继续高于工资增长,那么实际收入的损失可能会加剧,超额储蓄的缓冲效应可能会被侵蚀。这将对劳动力市场的韧性形成考验,并削弱劳动收入的预期增长,从而降低经济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欧央行将继续采取渐进的、灵活的政策立场。欧央行计划将在7月1日结束各种计划下的净资产购买,并于7月21日将三个关键利率提高25个基点。如果中期通胀前景持续甚至恶化,那么欧央行将在9月以更大幅度提高关键利率。[5]
编译:贺怡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助理
审校:胡志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1] Tobias Adrian, Jay Surti, “Capital Markets Regulation Is Stronger, but Some Gaps Still Must Be Closed,” https://blogs.imf.org/2022/06/29/capital-markets-regulation-is-stronger-but-some-gaps-still-must-be-closed/
[2] Jeffrey J. Schott, “China’s CPTPP Bid Spurs South Korea to Act on Asia-Pacific Trade Pacts,” https://www.piie.com/publications/policy-briefs/chinas-cptpp-bid-spurs-south-korea-act-asia-pacific-trade-pacts
[3] 具体论述见国际金融通讯(2022年第15期,总第76期)《对发达经济体工资-价格螺旋的分析》。
[4] 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BIS Annual Economic Report – No Respite,” https://www.bis.org/publ/arpdf/ar2022e_ov.htm
[5] Christine Lagarde, “Price Stability and Policy Transmission in the Euro Area,” https://www.ecb.europa.eu/press/key/date/2022/html/ecb.sp220628~754ac25107.en.html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