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每周监管资讯(2022年第12期)
Home > SeriesReport > 每周监管资讯(2022年第12期)

每周监管资讯(2022年第12期)

2022年03月21日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反洗钱工作电视会议

3月16日,人民银行2022年反洗钱工作电视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1年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分析了当前反洗钱工作形势,对2022年反洗钱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国强就高质量做好下一步反洗钱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会议认为,2021年,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担当、奋发作为,会同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反洗钱工作职责,全力推进反洗钱国际评估整改,不断完善反洗钱法律制度建设,加快建立“风险评估+执法检查”双支柱监管框架,切实强化特定非金融领域反洗钱工作,不断提高反洗钱监测分析和调查协查有效性,稳步推进国家反洗钱数据库建设,积极参与FATF开展国际标准和评估改革。我国反洗钱工作取得新成效。

会议指出,2022年要坚持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服务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服务于保护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稳中求进、真抓实干,推动反洗钱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反洗钱法》修订,完善反洗钱制度体系;修订《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建设;继续推进反洗钱国际评估整改,攻坚整改难点问题;高质量完成洗钱风险评估,开展国家反洗钱战略制定工作;切实提高反洗钱监管有效性,推进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反洗钱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反洗钱科技运用和宣传培训等基础工作实效。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地市中心支行反洗钱工作负责同志,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和有关业务司局同志参加了会议。

(人民银行网站)

点评

反洗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维护金融安全、治理金融乱象、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有着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反洗钱工作电视会议,部署2022年反洗钱重点工作,对于推动反洗钱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民银行传达学习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

3月16日中午,人民银行行长、金融委办公室主任易纲同志主持召开处级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金融委第51次专题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人民银行系统贯彻落实工作。人民银行各党委委员、副行长出席会议。

会议要求,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金融委的工作要求,积极担当作为,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部署落到实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保护产权和两个毫不动摇。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稳中求进,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及时回应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人民银行网站)

点评

近期,中国资本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调整。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宏观经济运行、房地产企业、中概股、平台经济治理、香港金融市场稳定等问题,会议都给出了明确回应,释放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鲜明信号。

(三)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2期消费者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贷风险。

一是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警惕营销过程中混淆概念,诱导消费者使用信用贷款等行为,比如,以“优惠”等说辞包装小额信贷、信用卡分期服务;或是价格公示不透明,不明示贷款或分期服务年化利率等;还有的在支付过程中故意诱导消费者选择信贷支付方式。若消费者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注意阅读合同条款、授权内容等,签约授权过程比较随意,容易被诱导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

二是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利用大数据信息和精准跟踪,一些机构挖掘用户的“消费需求”后,不顾消费者综合授信额度、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实际情况,过度营销、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致使消费者出现过度信贷、负债超出个人负担能力等风险。消费者应该知道,使用消费信贷服务后,需要依照合同约定按期偿还本金和息费,信用卡分期、信用贷款等息费未必优惠,折合年化费率计算后的综合贷款成本可能很高,过度信贷易造成过度负债。

三是诱导消费者把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诱导或默许一些消费者将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消费信贷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比如买房、炒股、理财、偿还其他贷款等,扰乱了金融市场正常秩序。消费者违规将消费信贷获取的资金流向非消费领域终需承担相应后果,“以贷养贷”“以卡养卡”不可取。

四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违背消费者意愿将个人信息用于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以外的用途;不当获取消费者外部信息等。以上过度收集或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要了解消费信贷的有关政策和风险,防范过度信贷透支消费风险,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合法权益。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将加强督促指导,持续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按照《通知》要求,根据地方实际状况优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

(银保监会网站)

点评

当前,信用卡、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贷服务与各种消费场景深度绑定,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减轻了即时的支付压力,但消费者若频繁、叠加使用消费信贷,易引发过度负债、征信受损等风险。消费者应合理发挥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支持作用,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树立科学理性的负债观、消费观和理财观。

二、观点聚焦

(一)高培勇:以市场主体为重心 促进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深度融合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从宏观经济分析视域由“主动脉”伸展到“毛细血管”,到紧扣市场主体关切布局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再到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着眼于从根上“浇水施肥”,透过这些既往通常被视为宏观要素、放在宏观层面加以研判的问题同作为微观基础的市场主体紧密对接、无缝对接的变化,可以十分清晰地发现,我国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的着力点和着重点越来越向微观基础层面转移和集聚。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部署,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的深度融合。将微观政策置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及“稳定宏观经济”的语境之下,并且同宏观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等一一对接,可以作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仅是微观政策的发力点,而且是微观政策同其他各方面政策的交汇点,更是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深度融合的支撑点。

前瞻2022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可以预期,按照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前提下,无论是“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还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无论是聚焦“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而“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聚焦“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还是“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都要继续坚持以市场主体为重心,把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扎根于市场主体,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发力。

就此而言,以市场主体为重心,实现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的深度融合,实乃一条契合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实情的必由之路。

(光明日报)

(二)张明:政府应尽快通过多种措施稳定股市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近日指出,要充分警惕中概股、港股与A股继续集体下跌背后可能蕴含的风险:从短期来看,这可能加剧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抛售行为,导致市场流动性紧缩,甚至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如果股市继续下跌,上市公司再融资通道会被显著压缩,这可能影响上市公司的后续实体投资。考虑到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股票质押进行融资,股价下跌可能导致金融机构抽回贷款,上市公司可能因此遭遇集体违约的局面。此外,股价大幅下跌也会对各类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造成显著的资本损失;从中长期来看,中概股、港股与A股持续下跌将会损害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并显著挫伤企业家创业的积极性以及国内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事业。

中国政府通过如下七条措施来稳定股市:第一,由高层官员在公开场合就股市进行表态,声明中国股市基本面良好,不存在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从而稳定股市参与者预期;第二,由全国社保理事会、证金公司等入场购入股价已经非常合理的蓝筹股,以稳定股市大盘;第三,央行应尽快降准降息,向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同时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撑;第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协同发力,向市场提振短期经济增长的信心;第五,本应“逆周期”操作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应适当放松;第六,短期内不再加码进行行业调控,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适当监管放松应该尽快落到实处,要避免可能出现的其他房地产巨头出现集体违约的局面;第七,对通过北上资金进入我国股市投资的国际投资者进行充分沟通,尽量避免后者出现资金短期内大规模撤出的局面。中期内中国政府可以考虑对异常资本流动征收托宾税。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