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每周监管资讯 2021年第6期
Home > SeriesReport > 每周监管资讯 2021年第6期

每周监管资讯 2021年第6期

2021年02月08日

一、监管动态

(一)央行明确地方法人银行不得开办异地存款

2021年2月4日,人民银行召开加强存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存款管理工作。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近年来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存款管理,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取得了积极成效。

会议强调,存款利率定价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整个利率体系的“压舱石”,要长期保留。必须贯彻落实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持续强化存款管理。督促地方法人银行回归服务当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继续加强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的监测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人民银行有关司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存保公司、互联网金融协会、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核心成员及秘书处等参会。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近年来,不少地方法人银行通过第三方线上平台从全网吸收个人储蓄存款,个别地方法人银行的异地存款比例高达70%,已然从地区性商业银行演变为全国性银行。异地存款多依靠第三方线上平台引流,利率敏感性高、客户粘性低,易形成流动性风险。此次央行明确地方法人银行不得开办异地存款,对稳定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银保监会对非银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对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四类非银机构公司治理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总体上四类机构公司治理日趋规范,机制运作整体顺畅,公司治理有效性逐步提升。

调研结果显示,非银机构公司治理架构基本完整。以“三会一层”为主体的公司治理架构普遍建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逐步健全,对董事、监事的履职评价机制基本形成。

但四类机构公司治理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相关治理主体的履职意愿、履职能力有待增强,内部制度建设和执行力仍需提高。主要表现为:股东行为不合规不审慎、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履职有效性需提升、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激励约束机制需要更“重风险”等。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深化公司治理改革作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非银机构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持续提升公司治理的科学性、稳健性和有效性。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进一步强化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的公司治理既是推动非银金融机构规范发展的需要,也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需要,对于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银保监会此次针对非银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情况开展的专题调研,有利于督促非银金融机构筑牢安全底线,进一步夯实非银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基础。

(三)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

为贯彻落实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证券法》,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和报送行为,加强内幕交易综合防控,证监会对《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了修订,于2020年9月18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情况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关于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以下简称《登记管理制度》),现发布施行。

《登记管理制度》主要修订内容如下:一是落实新《证券法》规定。根据新《证券法》,进一步明确内幕信息知情人、内幕信息的定义和范围。二是压实上市公司防控内幕交易的主体责任。规定董事长、董事会秘书等应当对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签署书面确认意见;要求上市公司根据重大事项的变化及时补充报送相关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及重大事项进程备忘录。三是强化证券交易所在内幕交易防控方面的职责。授权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填报所涉重大事项范围、填报具体内容、填报人员范围,对需要制作重大事项进程备忘录的事项、填报内容等作出具体规定;同时要求证券交易所应当将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及重大事项进程备忘录等信息及时与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享。四是明确中介机构的配合义务。要求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协助配合上市公司及时报送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及重大事项进程备忘录,并依照相关执业规则的要求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

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贯彻“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不断完善内幕交易防控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中国证监会官网)

点评

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问题是长期以来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难点问题。内幕交易行为利用其特殊地位或机会获取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违反了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重侵犯了投资公众的平等知情权和财产权益。此次《登记管理制度》的出台,压实了上市公司防范内幕交易的主体责任,强化了证券交易所在内幕交易防控方面的职责,有助于证券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观点聚焦

(一)孙天琦:互联网存款业务存在七大风险隐患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提出联网存款业务存在七大风险隐患。

一是互联网平台未经批准,违法违规开展代办储蓄业务。

二是地方法人银行突破经营的区域限制,异化为全国性银行,偏离了立足当地、服务小微的经营定位。

三是违反存款计结息规定,扰乱利率市场秩序,推升银行资金成本。

四是滥用存款保险兜底机制,在存款市场恶意竞争,使得本应根据机构区位、类型、规模、风险等因素形成的利率溢价机制受到歪曲。

五是高息揽储必然追求高收益资产,匹配高风险项目,导致资产端风险增加,中小银行脆弱性提高。

六是增加了中小银行流动性隐患。第三方平台存款具有开放性、利率敏感性高、异地客户为主、客户粘性低等特征,稳定性远低于线下,一旦银行或平台出现负面舆情并在网络传播,极易导致“存款搬家”。

七是账户管理、资金出入等方面存在合规风险。

(财经)

(二)孙国峰: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日前在《中国金融》杂志刊文称,做好2021年货币政策工作,重点是要深入理解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取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既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战略定力,不左不右。

在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方面,孙国峰表示,要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逐步市场化,打击各种不规范的变相存款创新产品,维护存款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健全政策利率体系和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MLF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

(中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