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NIFD季报】2020年度国内宏观经济
Home > SeriesReport > 【NIFD季报】2020年度国内宏观经济

【NIFD季报】2020年度国内宏观经济

2021年02月03日

2020年初,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在抗击疫情中“先进先出”,为疫情防控及经济恢复给出了典范经验。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境内生产生活较快恢复,这不仅有利于经济率先复苏,也为保持全球供应链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注重供给优先恢复过程中,最终消费受疫情影响较明显,但在投资乘数效应逐步发挥和外贸出口增长较快情况下,最终消费增速呈逐季回升之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当前,影响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仍是疫情的蔓延状况,欧美等国第二波疫情暴发造成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远超2020年二季度,但其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明显减弱。从发达国家近期经济表现来看,居民实物消费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服务消费和工业产能利用仍处在恢复过程中,离疫情前水平还有大小不等的差距。一些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新兴经济体,经济也处在逐步恢复中。预计在疫情未完全消退、经济未充分复苏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不会过快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但财政救助则会视就业市场恢复情况且战且退。随着疫苗的大面积接种,全球经济有望在2021年二季度后迎来全面复苏。随着经济复苏,全球产业链或出现再调整,疫情冲击导致的某些技术应用加速和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可能引起产业和就业格局重塑。各主要国家需加速启动宏观政策协调机制以及金融结构性改革,资产负债表修复等多个方面都将面临考验。

在疫情暴发后,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精准应对市场流动性恐慌,保持了市场平稳,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希望引导市场利率下降。从2020年的政策实践来看,货币供给和流动性管理取得非常卓著的成效,但政策利率引导效果不佳,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出现不同走向。在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付息现金流压力增大。政策利率引导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是2021年关注的政策重点。面对中美利差走阔,要重点关注“热钱”大量流入进行套息交易,在美国经济好转时又大量涌出,从而对金融市场稳定造成冲击。

总体来看,2021年属于“疫苗复苏”过程中的恢复期,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财政政策要保持适度支出强度,着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货币政策方面要保持较宽松的货币供给以利于经济实现充分的复苏。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