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每周监管资讯 2020年第48期
Home > SeriesReport > 每周监管资讯 2020年第48期

每周监管资讯 2020年第48期

2020年11月30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落实对外开放工作要求,强化信托公司监管,中国银保监会结合市场准入工作实践和行业转型发展实际,对《中国银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于11月24日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下称《办法》)。

《办法》正式发布前,中国银保监会就《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对征求到的意见逐条进行了仔细研究。正式发布的《办法》主要对相关高管任职资格条件作了优化调整,并对部分条款的表述进行了修改完善。

《办法》共计7章76条,本次修订强化与其他监管政策和指导意见等有效衔接,进一步规范了明确信托公司行政许可准入标准;落实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取消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信托公司1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强化监管导向,匹配行业发展实际,鼓励信托公司开展本源业务,引导信托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助推信托业转型发展。

《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银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15年第5号)同时废止。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信托行业的不断发展、“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进一步扩大开放政策的持续推进对行业监管提出了新要求,《办法》结合市场准入工作实践和行业转型发展实际,从强化非金融企业入股信托公司资质要求、强化股东入股资金来源审查要求、严格规范信托公司股权质押、明确信托公司章程要点等角度作出调整及规范,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监管引领,提升准入监管工作有效性。

(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

为进一步促进保险中介监管法律制度体系协调统一,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银保监会11月23日正式印发了《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

《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规范:一是理顺法律关系,根据《保险法》对保险代理人的定义,把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和个人保险代理人纳入同一部门规章中规范调整,与《保险法》保持了一致。二是统一适用规则,对各类保险代理人在经营规则、市场退出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建立了相对统一的基本监管标准和规则,进一步维护了市场公平。三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理顺了“先照后证”的流程,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完善准入退出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保险机构主体责任,优化分支机构管理,强化机构自我管控,进一步整肃市场秩序。四是完善保险中介监管制度体系,《规定》的出台标志着以《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保险经纪人监管规定》《保险公估人监管规定》三部规章共同构建的保险中介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完成,形成《保险法》为统领,三部规章为主干,多个规范性文件为支撑的科学监管制度体系。

在下一步工作中,银保监会将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等工作,并以《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为基础,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促进保险代理市场健康稳健发展。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保险代理人,指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向保险公司收取佣金,在保险公司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机构或者个人。尽管保险法中曾对保险代理人概念作出界定,但由于规章、要求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管体系不明等问题。此次《规定》的颁布,将此前保险业相关监管文件进行修改整合,统一了监管尺度、打消了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冲动,有助于引导行业恢复健康优良的经营秩序。

(三)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信易贷”平台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状况良好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关于“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讲话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的要求,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畅通资金直达实体经济渠道,支持各地区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全国“信易贷”平台)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状况良好的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名单,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了报送条件,各地区的推荐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企业划型属于中小微企业;②经营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③信用状况良好;④经营状况良好;⑤具有真实融资需求;⑥签署《信用承诺书》。二是明确报送流程,须按月由各地区牵头部门推荐,再由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汇总,经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筛查后,通过全国“信易贷”平台提供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遵循自主审贷和风险自担原则对名单内企业发放贷款,并及时反馈企业获得贷款情况。三是要强化服务,各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应主动与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工商联、行业协会等积极沟通,了解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需求情况,并对后续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关注。

(发改委官网)

点评

“信易贷平台”是国家发改委牵头推进的信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平台综合运用信用、科技、金融手段,汇聚各类信用服务和“信易贷”创新产品,实现多场景支持、全流程覆盖的一站式融资服务,为全国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此次《通知》的发布,将提升各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了解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需求情况的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衔接配合,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化、定制化服务,使资金支持政策能够真正惠及有融资需求的优质中小微企业。

二、观点聚焦

(一)郑薇:进一步便利粤港澳大湾区贸易与投融资

在11月21日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第17届全球年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介绍了外汇局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方面的举措。一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的首批试点,支持审慎合规的银行为信用良好的境内机构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二是优化区内主体汇兑服务,为已购买港澳地区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理赔、续保、退保等跨境资金汇兑服务。实施境外个人境内经常项目小额消费便利化方案,便利短期入境的境外个人使用移动支付。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证券经营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序开展结售汇业务。三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资本项目开放,开展跨境贷款、跨境资产转让和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跨境投资试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境外融资等。四是支持深圳实施经常项下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办出口收汇,便利境内外籍高端人才薪酬购汇汇出以及中资机构驻海外员工的薪酬结汇。

郑薇表示,下一阶段外汇局将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完善与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一是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支持境内境外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二是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落实直接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三是进一步加快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在有力维护宏观稳定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发挥外汇市场的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功能。四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贸易和投融资发展,进一步便利试点区域非金融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交易,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中国金融新闻网)

(二)李扬:双循环转型中要高度重视非国有企业的作用

11月25日-27日,“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11月25日,在“全球经济挑战与产业链重构”的讨论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面对这样一个新形势的战略转型,不要把双循环理解为自力更生,更不要曲解为闭关锁国,而是在发展中,在开放环境下的一个双循环,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一个战略的转型措施。“李扬说。

在李扬看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外依存度也不能太高。而转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李扬也提出了几个要点:

1.“双循环”应当是一个深化改革的进程,是一个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是一个要依赖市场化手段展开的进程。

“地方政府广泛存在着发债的资金不能使用的问题,它的项目库已经枯竭,需要靠企业来解决。“李扬表示。

2.要循环畅通。

“现在又回到了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几个环节都存在着需要疏通的堵点。转型过程中,需要发挥企业的作用,需要高度重视非国有企业的作用,尤其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对小微企业,对于地摊经济,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李扬说。

3.降低成本是最重要的,特别是(降低)体制成本。

“双循环战略提出之后,我们已经很痛苦地发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自己的双循环,省里面也要自循环,县里面也要自循环,这绝对不是我们的目的。在这个过程重要加强产权保护,因为发展格局的转变其实意味着资源配置格局的转变,而现在资源配置最主要是在生产要素层面上。”李扬表示。

4.金融。

在李扬看来,金融是载体,从“两头在外”到双循环为主,就意味着资源配置格局的调整,而这个调整的载体是金融,所以金融的深化要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5.机构和市场需要调整。

“我们需要有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体系,特别是重点发展保险、养老基金和各种非银行机构。我们要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尤其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李扬说。

6.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肯定是题中应有之义。面对当前巨大的调整,好在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有效的应对战略,我们希望这个战略一定能够发挥作用,中国经济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李扬说。

(新浪财经)

(三)林毅夫:中国经济像“航空母舰” 不怕外面风雨飘摇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2020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发布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各位交流一下,我对总书记最近提出的,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点学习心得。

过去我们国家对发展的定位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前大家的认识是一个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但是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总书记参加政协的会议,去看望经济组委员的时候,作出了新发展格局的论断。在其后,也在几个重要的场合,对这个看法重新进行了论述。由于我们过去是前面提到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现在提出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不是改变了发展的方式,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贸易体,在世界的贸易当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巨大。如果中国改变了发展的模式,影响的不仅是中国,也会影响世界。所以这个论断提出来以后,在国内、国际上都受到高度的关注。

从我自己的学习心得来讲,为什么总书记在这个时候提出新发展格局的看法,我想有短期的原因,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每个国家都受到很大的冲击,相对来讲,我们新冠疫情发生得早,但是我们的防控有利,所以生产很快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程度。但是世界上其他国家还在疫情当中,他们的生产,他们的需求急剧萎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预测,今年的贸易可能下滑30%~32%之间,或者是二战以来最大的贸易下滑,这种状况,我们的出口市场必然萎缩,国内生产出来的东西,更多的必须在国内消化,这是短期的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出口,可是我们的经济还要发展,生产出来的东西,同样必须更多的在国内消化。我想这是短期的背景,但是更重要的,我觉得新发展格局,反应的是经济运行的基本道理。

过去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出口在国内生产当中比重最高的是2006年,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35.4%,1/3高一点,但是在2019年的时候,出口所占比例是17.4%,从35.4%下降到17.4%,已经减少了50%,为什么会下降到14%,反映的是两个,一个是我们的经济体量扩大了,一个是我们服务业的比重提高了,为什么这两个是主要的原因?大家知道现代制造业规模经济很大,规模经济大的话,如果你的经济体量小,生产出来的更多的必须依靠国际市场来消化,如果你经济体量大的话,生产出来的更大的部分就从国内经济被消化掉,拿一个具体的数字,2019年的时候,新加坡的货物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104.9%,超过他的GDP,主要的原因,出口当中有的是需要进口原材料中间部件,他在出口的时候,还算在出口的总值里面,所以他会比国内生产总值还高,我前面提到了,我们最高的年份是2006年,不过就是35.4%,新加坡出口的比重几乎是我们的三倍,因为新加坡是小经济体,咱们是大经济体,所以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即使被认为是出口导向,绝大部分还是在国内消化,这是一个原因,经济体量的扩大。

第二个,服务业的比重,如果从经济体量来讲,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但是2019年的时候,美国的货物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7.6%,我们是17.4%,我们的经济规模比他们还大,为什么他们比我们小了那么多,一个主要的原因,美国的经济当中,80%是服务业,服务业当中绝大多数是不可贸易的。因此,服务业在你的经济体量当中的比重越高,作为分母一除,你的货物出口所占的比重就会低。从这两个角度来讲就很容易理解,我们在2006年的时候,人均GDP是2099美元,我们整体的经济规模占世界的比重是5.3%;2006年的时候,我们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41.8%,但是到2019年的时候,人均GDP达到10098美元,我们占世界经济体量的比重就从2006年的5.3%,变成16.4%,服务业从41.8%变成了53.6%,由于经济体量的扩大,和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导致我们的货物出口比重从35.4%下降到前面所讲的17.4%,这个含义是什么?82.6%的国内生产已经是在国内消费,当然是以国内为主体的。而且展望未来,中国的人均GDP还要再提高,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还会继续扩大。并且,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服务业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的出口就会从2019年的17.4%下降到15%、12%…,在这种状况之下,国内循环当然是主体了。

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论断也非常重要,因为过去我们老讲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既然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如果出口受到一些风吹草动(的影响),减少的话,大家心里就不托底了,就会觉得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实如果对我前面所说的数据分析以后,我们的经济像一艘大的航空母舰,这个母舰非常大,其实外面的风雨飘摇,会对这艘航空母舰有影响,但是我们不是一艘小船,不会风雨飘摇,我们还是可以稳定地前进。我想,现在提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一方面是对事实的认定,另一方面可以提振我们发展的信心。不仅是对内很重要,对外也很重要,因为过去我们老讲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的,国际上就讲,像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当时有一种看法,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国际经济不平衡,为什么国际经济不平衡呢?因为中国采取的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你出口那么多,导致经济不平衡,这不是一般人的说法,包括伯南克都是这么说的。我们现在事实上一看,中国还是以国内为主体。

最近,中美的贸易战,美国说为什么贸易逆差这么大?因为中国推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所以我的贸易逆差那么大,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中国,我们现在把事实看清楚以后,这种说法就站不住脚了,所以非常重要。但是一方面我们讲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过去提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个判断,这样的政策主张还重要不重要?我觉得还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即使我们的经济体量这么大,现在是占世界的16.4%,代表世界上还有83.6%,而且是我们的五倍,即使将来中国经济技术发展,我们现在占世界的16.4%,变成世界的20%,变成世界的25%,即使是25%,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比较起来,国际市场还是中国(市场)的三倍。我刚才提到现代制造业,现代产业规模是非常大的,而且大部分的利润都来自于国内之外的那个市场,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即使我们是大市场,还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因为它到底还是比我们大多了。

国际资源重要不重要?我想大家都知道,我提倡新结构经济学,一个最基本的理念,经济发展必须按照每个经济体的比较优势,我们有比较优势的,我们都生产,卖到国际市场,我们没有比较优势的,就应该都从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进口。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没有比较优势,比如说自然资源,房山是自然资源多一点,但是全国平均,我们人均自然资源占世界的比重是低的,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经济要发展,当然必须多从国外进口我们不占有优势的自然资源。这个资源除了自然资源之外,还有很多,技术也是一个资源,比如说在高科技的领域,高科技的领域附加值高,这是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那么高,就是因为他们的高科技产业。我们当然要努力,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均GDP一万美元刚刚过,人家四万、五万、六万美元,我们跟人家有差距,他们当然有比较优势。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还是要跟华为老总任正非讲的一样,能在国际上买的,只要他的生产成本比我们低,我们就要从国际上买,华为是这样,我们国家也是这样。对这些高科技产业,是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我们目前还没有比较优势,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升我们的科技水平,但是还没有达到之前,从国际上买比国内自己生产便宜的时候,也要从国际上来买,这样才能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加快我们的发展,提高我们发展的质量。

当然只有一种,可能被“卡脖子”的科技产品,如果不发展,人家“卡脖子”,就没办法发展了,这种产品必须用举国体制来攻关。

可是我们想想看,哪种科技产品可能被“卡脖子”,我仔细想了一下,就是那些只有美国有的科技产品可能会被“卡脖子”,如果其他科技产品,美国有,德国有,日本有,韩国也有,即使美国不卖给我们,其他发达国家会非常乐意卖给我们,为什么呢?中国经济发展要好,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其他发达国家要发展好,同样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现在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那些拥有高科技产品的国家,如果不把他的科技产品卖到世界最大的市场,那些技术很可能就从利润很高变成利润很低,甚至没利润。如果利润很低,或者是没利润的话,他继续研发的投入后劲不足,很快就会被人家赶过去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他自己的盈利,为了他的生存,他当然还需要卖给中国。只有美国为了维持他世界的霸权,他对中国的封锁,用我们常常讲的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这么做是维持霸权,德国也没有跟美国争霸的野心,也没有跟中国争霸的可能或者是野心,日本同样。

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在能利用国际资源,不管是自然资源,还是技术资源的地方,还是要多利用国际资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刚刚签署的RCEP(区域性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表明了中国要加入CPTPP(全面的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总书记最近在几个场合一直在谈中国经济会继续开放,而且中国经济继续开放,实际上是防止美国对中国围堵最好的办法。我前面讲了,美国可能为了维持他的霸权地位,利用他现在在技术上的优势,想要来遏制中国发展,可是现在绝大多数的科技产品,不是美国一家拥有而已。在这种状况之下,美国想的是什么?像蓬佩奥这些人到处跑,想形成反华联盟,但是德国、日本、韩国干嘛为了卫国维持他是世界唯一霸权,帮助他做嫁衣,如果加入他们,就要交换中国市场,只要我们开放,他们就要放弃中国市场。我前面讲了,放弃中国市场是放弃他自己的发展,放弃他制造就业的机会,放弃他继续在世界里领先的后劲,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还需要跟过去一样,继续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也就是新发展格局。

一个方面认清事实,我们是大经济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外面的风吹草动不会动摇我们发展的后劲,前进的道路,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还继续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国的发展成本会低,而且中国的发展会带动其他国家的发展。

大家也知道,从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之后,我们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我相信在未来,即使我们的增长率有所下滑,但是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每年同样会是在30%左右,甚至更高,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我们到2025年跨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12535美元,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到那时候,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就要从现在只占世界人口的16%翻一番还多,达到34%。也会实现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跟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做说明时讲的,到2035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还有城乡居民收支,也可以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