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余年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悖论:新的技术发明持续不断地涌现,但是生产率增速却明显放缓。导致上述悖论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在经济体中扩散速度的放缓。本文的分析表明,新企业进入壁垒的持续抬升、超大型企业的日渐强势,以及政府反垄断政策的孱弱,共同导致小企业在经济网络中日益边缘化,大企业逐渐成为美国经济中的创新主体;这些因素也使得技术变革的涓流难以均匀地从创新巨头渗透到小企业当中,从而令美国技...
基于上市公司逐笔银行贷款合约数据,本文考察了产业政策对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处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时,公司所拥有的政企关系对银行贷款合约制定的积极作用会更大,全要素生产率对银行贷款合约制定的积极作用会更小,基于分省产业政策以及上市公司全部贷款数据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上述结论。从影响因素来看,当上市公司为国有企业、所在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越高、法治环境越差时,产业政策的影响会...
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与深度学习不断进化、金融服务模式与产品发生重大变革,全球普惠金融经历了“微型金融→ 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的演进与发展。在全球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国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并从国家层面制定发展战略。中国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国际金融治理的话语权,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的长效监管机制,大力建设数字普...
上市公司“退市难”是我国股市的特有现象,不仅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而且长期没能得到解决。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剖析了“退市难”的深层次制度原因,并且据此提出应对之策。主要结论如下:一是“退市难”的存在符合我国经济制度演化的一般逻辑,在退市制度的供需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以前,“退市难”现象仍会继续存在;二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和民营经济地位的提升,推动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促成了退市制度的建...
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致力于“创新、开放、分配、法治”。一方面,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方面实现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有助于新常态下增长动力的转换和应对技术脱钩风险;开放,是全球大变局下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在要求,也是后发赶超走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