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新闻动态 > 会议简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召开“中国经济展望与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会
Home > Foucs > News > 会议简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召开“中国经济展望与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会

会议简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召开“中国经济展望与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会

2023-03-21 2023年03月21日

45.jpg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召开3月份科研工作例会,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经济展望与数字化转型”。本次会议由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作开场致辞,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平作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鹏、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实验中心研究员杨耀武分别作专题演讲。

与会嘉宾分别从理论层面对全球结构调整以及数字化转型问题进行研究综述,系统梳理了数据、人工智能与经济增长范式转变;从宏观角度总结了中国当前面临的增长偏移现象,以及人口总量下降、城镇化进程放缓、财政收支持续难以平衡等问题,进而刻画了中长期内的经济增长轨迹;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当下我国各行业上市公司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化转型重构增长动力的意义。会议一方面关注中国经济在疫情冲击后的疤痕效应修复及经济结构再平衡,另一方面强调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时,在理论架构层面亟需重大创新。

李扬1.png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致辞。他指出,今天的科研工作例会围绕“中国经济展望”与“数字化转型”两个主题讨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虽然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最重要的是要修复疫情留下的“疤痕”:一是疫情对人们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打击很大;二是居民、企业、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恶化;三是债务问题凸显。这些疤痕都需要很长时间方能平复。关于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是将数据作为与劳动、资本、管理等同的生产要素来加以研究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经济分析范式,而不是简单地在改造现有生产方式和建立新产业层面上花功夫,这就需要创新经济理论。

张平.png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平以“中国经济展望与数字化转型”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按照2019年季度环比增长假设,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左右。今年以来,全球因美国持续加息而产生收缩,造成外部冲击,而全球化转变更加剧了全球再平衡的持续特征。中国经济若想复苏成正常状态,还需要全面的结构性调整,否则难以对疫情冲击后的疤痕效应进行修复。其中,服务业的再调整是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包括就业复苏)的关键。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崛起,劳动替代加快、可移动性加强,物质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而相对价格不断被压低。数字革命的快速到来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及结构调整形成一定冲击,包括中国企业不断适应全球变化,多家企业跻身全球“灯塔工厂”;中国在服务业上的过度管制使得通过数字化来提高效率大打折扣;中国的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好,还需考虑再生能源与信息化进一步结合;全世界(尤其是中国)通过大量使用自动化对供给端改革,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带来了劳动份额降低,未来需要提高劳动力报酬来刺激消费。这些数字化问题都指向中国经济的结构亟需再调整。

张鹏.png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鹏,以《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投资策略分析》为题分析了当下我国各行业上市公司的特性,以及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问题。他首先从韧性视角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增长转型,强调了固有韧性建设的基础性,即企业发展的规模;以及适应性韧性建设的重要性,即如何永续获得抗冲击性、响应性和重生性。他指出,在固有韧性中,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需要存在人口红利的先决条件,人口红利的消失造成供需压制,使得成长确定性降低。适应性韧性建设中,赛道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消耗人力资本,造成价值确定性降低。

对此,他进而探讨了数字化转型重构增长动力的意义。从第一次互联网的数字化革命来看,一是固有韧性在得以继续崛汲“人口红利”,以及要素配置效率、网络效应空间的延展,纵向一体化效应和规模经济的扩展,锻造了一定的适应性韧性;二是新兴行业崛起,固有韧性和适应性韧性同时提高,企业层面范围经济扩大导致产业生命周期迭代。但这次数字化转型也带来了收入极化效应和垄断租金效应。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收入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导致增长潜力降低;以及互联网平台从初期的互补发展走向替代,从合作走向竞争,抑制了增长动力的发挥。中国未来应当充分利用Web3转型契机,以终身学习提高人力资本、以新技术手段降低和消除垄断性,促进创新网络形成和人力资本价值增值,实现微观上市公司和宏观经济增长动力重构。

杨耀武1.png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实验中心研究员杨耀武发表题为“增长偏移、再平衡与政策应对”的主旨演讲。他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速可能在5.0%左右。2023年疫情对消费的扰动将消退,消费较快增长将充分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速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基建投资增速也将出现小幅回落,房地产投资短期内,还难见起色;部分发达国家消费结构转换也会对中国商品出口形成一定制约。从中长期视角看,中国经济还面临人口总量下降、城镇化进程放缓、财政收支持续难以平衡等问题。这将会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产生影响,也会进一步带来其他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进行经济结构再平衡将非常重要。可从以下政策方面进行应对:一是提升生产要素报酬率,以增强内循环动力;二是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财政体制转型;四是进一步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微信图片_202303211507411.jpg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