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新闻动态 > “第二届中国资产管理人论坛——后2020中国资管行业的转型与发展”在上海举行
Home > Foucs > News > “第二届中国资产管理人论坛——后2020中国资管行业的转型与发展”在上海举行

“第二届中国资产管理人论坛——后2020中国资管行业的转型与发展”在上海举行

2020-10-16 2020年10月16日

2020年10月16日,“第二届中国资产管理人论坛”成功在沪举行。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冲击远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正在经历过去150年来唯一一次完全由疫情导致的大衰退。在此背景下,尚在适应资管新规、处于艰难转型阶段的中国资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次论坛以“后2020中国资管行业的转型与发展”为主题,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屠光绍,上海市黄浦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巢克俭,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书记漆艰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胡家夫,中国银保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进元,美国银行中国区行政总裁王伟,徽商银行行长助理、徽银理财公司董事长夏敏,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张建军,邮银理财副总裁刘丽娜,兴业理财副总经理汪圣明,方正富邦基金总裁李长桥等多位重磅嘉宾,在全球大变局的背景下,共同探讨各类资管产品、机构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交流资管经验和心得,引导塑造资管行业的未来。主旨演讲分上下半场,分别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主持。

【开幕致辞】

李扬1.png

李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李扬首先致辞,并以《发展资本市场,促进发展格局转型》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是中国应对全球形势剧变的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安排,是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的内在要求。发展格局转型亟需发达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撑和载体。过去我们发展资本市场,总是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纠结,而且基本思路是非此即彼,几十年下来,成效不彰。资产管理是将间接融资转换为直接融资的有效机制。在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两点,其一,中国的资本市场应当是一个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本市场;其二,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存在资本供给不足、支持创新能力不足、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不足,以及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严重缺位等四大弊端,因此,大力发展保险及养老金、发展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当属重中之重。综上,我国资管市场在经过整顿后将大有可为。

屠光绍1.png

屠光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

屠光绍作了题为《新循环格局与资产管理功能》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第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循环是新循环格局的重要内容。首先,新循环格局的核心是循环,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循环,而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其次,畅通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循环是新循环格局的必然要求,在宏观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都需要解决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循环畅通问题。再有,金融改革和开放是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循环的基本动力,这需要金融供给侧改革深化,金融开放进程加快,金融服务质量提升。第二,资产管理在促进金融和经济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有八个方面:资产管理市场促进直接融资发展,优化社会融资结构;资产管理行业满足居民理财需求,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资产管理业务健全资产配置,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工具;资产管理人不断壮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资产管理功能逐步健全,盘活社会存量资源;资产管理市场扩大,拓展金融对外开放的空间;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带动金融服务业发展;资产管理中心的建设,推动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第三,理顺资产管理行业的内外循环是发挥资管功能的基础。这主要涉及到要抓住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机遇,提升资产管理行业的自身能力,营造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环境。

巢克俭1.png

巢克俭  上海市黄浦区区委副书记、区长

黄浦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承载区,在努力探索和浦东的差异化发展,形成金融集聚,重点抓金融科技和资产管理发展。黄浦始终坚持为资管提供优质的土壤和良好的氛围,黄浦将资产管理中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着力点。展望未来,黄浦将进一步打造外滩资管新规发展的强磁场,加快外滩金融集聚带发展:第一,深度挖掘具有金融历史底蕴和金融文化的特色空间载体,有序推进外滩第二立面置换,有效对接中外资管多样化选择,同时通过南外滩开发,融合发展,提升外滩金融的承载能力和国际化品位。第二,发挥驻区金融要素市场、功能性机构和资管公司的效应,积极吸引具有全球知名度和重要市场影响力的资管机构落户与投资。第三,积极联动自贸新区,打造金融和产品的新地,区内符合条件的积极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合法合规开展服务创新、业务创新,加强合作互补,在资产配置组合方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第四,打造科技应用的领先地,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为核心,鼓励资管机构和科技金融公司合作,更好服务客户营销、头部投研、估值定价等关节环节,实现资管差异化、场景化、智能化。

【主旨演讲(上半场)】

殷剑峰1.jpg

主持人:殷剑峰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漆艰明1.png

漆艰明  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书记

资管新规背景下,信托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深化转型的挑战,需要在增进社会对信托机制的价值认同、强化信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操守与专业服务能力两方面同时入手,以实现顺利转型和长效发展。行业近期致力于:第一,加强信托文化建设,推动坚守“服务、民生、责任、底线、品质”文化,以文化为魂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第二,深化信托投资者教育,促进社会大众了解信托制度“财产独立、破产隔离”的精髓,理解信托产品“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本质,信任信托公司所提供的“为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的金融服务,破除刚性兑付预期;第三,推动完善信托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包括《信托法》的修订和信托财产登记、税收等方面配套办法的出台。

胡家夫1.png

胡家夫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

在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所带来的结构性调整下,资产管理行业已经成为社会财富管理的主要通道。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新形势下资产管理行业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稳步推进统一监管。多个监管主体、多套监管规则之下,投资和融资业务混同,混业经营和分业的矛盾难以彻底解决。要实现统一监管,首先要实现同类业务的规则统一,进而推动各类资管业务法理统一,实现统一市场、统一规则、充分竞争、公平竞争。二是加快融入对外开放。由于产品发行同质化的问题始终存在,投资管理能力缺少专业化,我们要加快资管市场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的建设,推动资管机构摒弃套利思维,公平竞争,密切关注投资者结构、风险偏好的变迁,聚焦投资理念、产品设计、公司治理、投研策略创新,建设核心竞争力,迎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三是着力推进责任投资。资产管理行业并不是简单代人理财的活动,更是为投资者获得当前和长远的利益,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司有效治理、追求内在价值提升,这是所有资产管理业务都应该遵循的长期价值观。

王伟1.jpg

王伟  美国银行中国区行政总裁

近年来,国际资产管理行业有一个新的亮点:ESG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过去的三年间基金规模增长了一倍,既包括主动投资基金,也包括被动投资基金。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ESG基金也是逆势而长,在2020年第一季度,我们看到大量的股票基金赎回,但是ESG基金却大幅度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投资者越来越看重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短期利润,更加关注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结构;另一方面,从我们的研究也可以看出,关注ESG的公司PE,P/B的表现更好,以碳排放为例,排放量低于平均数的美国公司P/B一般为4.5倍,而高于平均数的为3.5倍;排放量低于平均数的亚洲公司P/E一般为17.5倍,而高于平均数的为15.5倍,意味着这些公司的资本支出更低,效率更高。

ESG基金的主要关注点是:“E”环境,包括碳排放、清洁能源使用等;“S”社会责任,主要侧重于为社区做的贡献,比如慈善、扶贫、产品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客户、客户的隐私保护、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关注;“G”公司治理结构,关注于公司董事的独立性、董事的分散化程度,如女性董事的比重。

国内社会目前也越来越重视ESG。2060年我国承诺实现碳排放中和,越来越多的投资会进入到环境保护领域。证监会也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的数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ESG基金在中国也会大放异彩!

夏敏1.png

夏敏  徽商银行行长助理、徽银理财公司董事长

夏敏作了题为《把握资管行业转型升级脉络,助力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主旨演讲。他认为,新的发展环境对资管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助力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金融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各家资管机构需要思考的课题,也是应该具备的担当。具体到理财子公司,夏敏董事长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明确定位,积极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管生态圈和价值链,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二是以“真资管”转型为主线,打造核心竞争力,高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三是建立投资导向机制,积极布局权益类资产,精准支持企业去杠杆;四是构建差异化经验曲线,服务国家战略,践行理财子公司历史任务。

【主旨演讲(下半场)】


刘晓春1.png

刘晓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刘晓春以《财富管理的三个认知》为题作主旨演讲。他指出,随着强监管、严监管和资管新规的实施,我国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需要不断深化和提高对财富管理的认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客户的认知:多面向的需求。需要在对客户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知每一个客户需求的不同面向,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的方案。第二,客户对财富管理的认知。必须关注客户是如何认知财富管理的,进而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客户,有效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客户对财富管理的认知会受年龄、人生阶段、财富积累阶段、职业背景和经历、家庭状况、社会环境和潮流等因素影响或制约。第三,金融机构对财富管理的认知。需要明确财富管理不是卖产品,是提供持续性的专业服务,财富管理的客户不是“投资客”。这三个方面的认知是相互关联的,与客户在三个方面的认知上达到共振,业务的发展才能顺风顺水。

张建军1.png

张建军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

张建军围绕《后2020时代农商行的资管业务转型》主题,主要从农商行的角度就银行理财转型发展分享几点看法。第一,疫情加快了打破刚兑的速度,改变了居民资产配置方式。一方面,疫情冲击使诸多行业和企业发生风险,间接程度上加快了打破刚兑的速度,尤其是银行理财业务的净值化转型;另一方面,此次冲击暴露了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诸多问题,后疫情时代,家庭资产配置将更加注重风险、收益和流动性的平衡。第二,农商行推动资管转型的“三个举措”。近年来,农商行资管业务的转型主要由三方面推动:一是建投研体系,强主动管理;二是需求决定供给,差异化研发;三是“内培训、外教育”两手抓。此外,农商行机构的行内、行外教育也应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三,农商银差异化战略的“三个方向”。一是发展财富管理银行;二是打造交易型银行;三是发力销售端,加强和同业合作,开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各种资管产品的“超市”。

刘丽娜1.png

刘丽娜  邮银理财副总裁

刘丽娜作了题为《资管新规后理财子公司的转型发展》的主旨演讲。她认为,资管新规后理财子公司的转型是一个负重上行的过程,行业面临较大转型压力,发行产品呈现产品期限拉长、资产配置多元化的特点。同时指出,理财业务的转型发展主要存在投资者教育有待加强、资产与产品难以匹配、不良资产处理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引依据等困难与问题。对此,刘丽娜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一是理财产品投资资本补充工具相关的估值技术标准应统一;二是过渡期资产回表和使用风险准备金相关政策予以细化;三是理财子公司转型给予顶层设计支持,推进理财产品纳入养老支柱;四是审慎制定和出台现金管理产品相关制度。

汪圣明1.png

汪圣明  兴业理财副总经理

汪圣明围绕《理财产品转型与理财子公司建设》主题,详尽阐述了资管新规过渡期新老产品交替以及理财产品设计、投研及运营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观点。他指出,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以后,主要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但由于理财客户对净值型产品接受度不高,新老产品相互竞争,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而在新产品中,客户容易接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占主导,其他类型产品发行相对比较困难,难以快速上量,理财净值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在全球低利率以及中国市场资产风险较为离散,中等风险收益的资产处于空白的情形下,新产品中以相对较小的波动寻求较为确定的投资收益的“固收+”以及综合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多资产理财产品寻求突围。而除标准化债券、股票外的“另类投资”,作为个性化的投融资工具,是今后理财子公司核心资产的重要配置方向。此外,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投研体系的建设,须注重整合买方研究及卖方研究的资源,自上而下做好资产配置,把握宏观、策略、行业投资机会,自下而上挖掘个券超额收益。

李长桥1.png

李长桥  方正富邦基金总裁

李长桥作为本次论坛中公募基金的唯一代表方,围绕公募基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机遇作了主题演讲。他指出:第一,中国资本市场成立30年以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发展,截至2020年10月16日,沪深两市总市值约为80万亿元,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逐步完善。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开,资本市场新一轮的30年征程即将开启;第二,科技创新必然推动权益基金的大发展。当前,以创新驱动为代表的科创板和创业板合计市值占比约为17%,低于FAAMNG为代表的科技股占美国股市市值的比例。因此,在科技创新的国家政策推动下,中国科技成长股的春天已经来临,这也必将推动权益类基金的发展;第三,科技赋能资产管理业务是大势所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了金融科技在线上服务、风险管理、场景创新等方面的应用,金融科技与资产管理业务的融合愈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