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王增武:财富管理与共同富裕密不可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王增武
由《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2021中国金融创新成果线上发布会于2021年9月24日在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与策略”,在主题“财富管理与共同富裕的创新探讨”的圆桌论坛环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增武作为主持人,主持了整场圆桌讨论。
共同富裕的国策为中国经济、社会各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财富管理行业,特别是对为中国高净值人群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共同富裕的国策和针对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管理服务并不是两个分割的话题。相反,财富管理始终贯穿于通过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之中。在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简单均贫富的前提下,服务好企业家及民营企业在三次分配中的各项需求,将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财富向善的目标,而只有真正具备这些服务能力的财富管理机构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王增武在圆桌开场时表示,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期间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就提到未来企业家在社会层面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那么,金融机构服务于共同富裕,或者在共同富裕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这对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新的话题。”王增武说到。“财富管理与共同富裕”的话题可以追溯到很远,有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创作的经济学著作《经济论》, 凯恩斯的《通论》每个人都知道,如果说《通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的话,那么《经济论》就是财富管理的“鼻祖”,是财富管理行业的典范,或者说是源起。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济论,一部分是家庭的收入。经济学这个词也是色诺芬在公元前443年第一次提出来的,他说经济学就是家庭管理的意思,他从奴隶主阶级家庭管理的问题,谈到什么是财富、什么是财产管理、什么是家业治理、什么是职业经理人、以及家族企业管理人的选择问题,这里面都有很多的界定,我相信这本书应该是财富管理的“鼻祖”。”
“如果说它和共同富裕有什么关系呢?”王增武认为,犹太人有两个比较典型的做法,叫十一金和千禧年,十一金可能和当下的公益慈善有一些关系,就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拿出财富的十分之一做慈善,不管是被共同富裕的对象还是援助方都这样做。千禧年是什么呢?从上帝造人的概念来讲,七年是一个周期,七个七年的第五十年债务都归零,这就是共同富裕的话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公元前443年的《经济论》已经对共同富裕或者家族财富管理做了界定,当然这个有点远,近代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算是我国第二波的财富周期,上一波财富周期是从1840年到1949年,第一波财富周期里面有很多比较典型的例子,比如张謇、盛宣怀、曾国藩、荣毅仁等,他们这些大的家族又是怎么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盛宣怀,他是洋务运动的代表,财产清算是1379万两白银,这是清算后的净遗产,当时把遗产分成两部分,50%给自己的五个孩子,50%放到义庄,这个义庄就是从范仲淹范氏义庄传承下来的,这和当前的信托制度是吻合的,是一种制度、一种机制、一种法律的框架,义庄可以为社会做公益,可以为个人、家族做公益,就是说无论从广义的历史长河来讲,还是从现当代来讲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典型例子。
王增武认为,公益慈善是“共同富裕”的一个典型代表,但从“共同”的角度来讲,财富管理应该是财富的保值增值、传承、还有公益,保值增值实现不了,也不符合共同富裕的整体性,财富管理与共同富裕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金融机构究竟应该如何服务共同富裕?又有哪些创新的机制?在这个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建信信托、建信理财、中航信托等机构的多位嘉宾参与了圆桌讨论,就财富管理与共同富裕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