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 演讲速记——杨文尧天
Home > Metting > > 演讲速记——杨文尧天

演讲速记——杨文尧天

  • 简介:
  • Summary:
  • 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团队关于金融科技研究一些相关情况。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团队,京东金融研究院是京东金融集团所属一级研究机构

会议综述

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团队关于金融科技研究一些相关情况。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团队,京东金融研究院是京东金融集团所属一级研究机构,依托京东金融集团强大的数据和科技优势,致力于开展金融及科技产业的前沿实践和法律政策研究,总结行业经验,探索行业新知。京东金融研究院目前下设产业与金融研究中心和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有一支朝气蓬勃、专业精良的研究员队伍。京东金融研究院始终保持开放心态,通过开放的大数据和科研平台,连接政府、企业、高校、智库等外部科研力量,搭建产业与研究紧密结合的开放研究生态,与高校共建博士后站点,向全社会输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粗略将金融科技在我国发展分三个阶段,一个是起源和预热,第二阶段互联网金融热潮,第三阶段是监管重压下的转型。纵观纷纭复杂的金融科技创新,我们思考金融科技创新底层逻辑是什么,金融科技创新怎么发生的,金融科技创新面临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解决,国外金融科技创新实践,对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启示。

首先,金融科技创新需要对金融科技业务有一个深刻认识,金融科技业务创新时刻都在发生,通过模式化归纳才可以更好认识发生机理,这些业务类型归纳,金融科技企业给出自己的观点,某种程度上取得一些共识。梳理业务模式基础上,我们发现金融科技业务模式创新发生在每一个环节,产品设计、客户体验、营销都有可能,我们认为金融科技业务模式创新有固定路径是可以发现的。

金融需求的路径:金融科技之所以出现,根本上说是为了解决金融的需求,即融资(资金短缺方)、投资理财(资金盈余方)、资金流通和风险控制。这四大金融需求既是传统金融业务一个渊源,也是金融科技创新出发点,从融资需求出发产生了P2P借贷以及互联网众筹,从投资理财角度出发就产生了智能投顾,从资金流通角度出发就产生了第三方支付,从风险控制角度处于就产生了互联网征信和职能风控。

服务对象的路径:金融科技的服务对象从大类上分为C端客户和B端客户。C端客户,既有个人也有企业,还包括政府。B端客户,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来说,就是金融机构,既可以是传统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从事金融业务的金融科技企业。金融科技企业通过服务为金融机构间接满足C端客户金融需求,这种业务模式称之为B2B或者是B2B2C模式。

 法律关系的路径:根据在相关业务中的权利义务多少和法律责任轻重,金融科技企业既可能是直接当事方,也可能是第三方。所以直接当事方的时候,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向客户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作为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通过搭建平台网站提供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缓解与对手方之间的信任问题,前者是我们自营业务,后者比较典型是平台业务。

竞争关系的路径:金融科技的根本在于解决金融问题,这就必然涉及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关系。从现有的业务类型来看,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关系主要有补充、竞争、替代、服务四种。补充就是金融科技企业在传统金融业务不覆盖或者是不愿意覆盖领域提供金融服务。竞争是金融科技企业做传统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关系。替代是对传统金融业务一种颠覆,是以更高级形态对传统形态取代。这里比较典型是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宝宝们出现对银行活期存款就形成很大影响。服务关系这是比较和谐关系,金融科技企业通过技术帮助传统金融机构更好做金融业务。

...

全部速记请参考文后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