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尊敬的李扬理事长、永利理事长,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昨天芒种,今天高考,这是个忙碌的季节,等待收获的季节。今天是第二版文化金融蓝皮书发布,算是对以往一年忙碌的一个交代,也非常感谢各位光临发布会。
文化金融蓝皮书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联合组织编写,历时半年,二十多位学者和行业专家参与了本次编写工作。受领导和杨涛主编委托,由我来向大家汇报《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的主要内容和编写情况。
去年,我们在蓝皮书中对国内外文化金融研究进行了文献整理和理论视野分析,对文化金融命题进行了逻辑推演和学理分析,提出了矩阵式的文化金融研究分析框架,提出了文化金融研究的基本范式和基本观点。今年的蓝皮书,我们基本延续了去年的研究框架,但也有一些改进,如将互联网文化金融从工具视角改为与金融基础设施并列的基础范畴,将版权与文化资源作为文化金融行业特色视角的基础范畴等。
蓝皮书总体上分为总报告、工具篇、行业篇和专题篇四大部分,共十一章,约30万字。对文化金融发展的总体判断和主要思想体现在总报告中,我们有如下的总体结论:
第一,文化金融发展开启了新时代。2017年是我国金融宏观政策环境发生巨变的一年。从2017年“两会”上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到党的十九大,以金融监管趋严为特征的金融改革大幕已经拉开。在这种态势下,2017年的文化金融实践整体上特征是“调整中发展、规范中突破”。在政策层面,国家继续支持发展文化金融,各地政府在延续与深化既有文化金融政策。既有政策执行上的深入,也有新的地方性文化金融政策出台。
...
实录全文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