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探索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是党中央审时度势 作出的重大决策
4月12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的重要意义、难点问题和机制创新研究”开题会在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项目首席专家张晓晶主持会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对项目进行了评议。
张晓晶首先对项目内容进行陈述,强调了以下几点:
第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家底变得厚实;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增速在逐步放缓。这意味着,我们正处在一个更加需要重视存量管理的阶段。统筹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是当前宏观经济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维度。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净财富(社会总资产-社会总负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名义GDP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中国社会财富积累速度如此之快的“秘诀”在于较少地消费和较多地储蓄(包括特定时期的强制储蓄)。这意味着,过去“消费少、储蓄多”积累起来的大量社会财富,用于今天扩大居民消费“正当其时”。
第三,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政府部门财富占全社会净财富比重遥遥领先——中国政府财富占比接近四成,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府财富仅在-5%与5%之间。这充分反映出中国的制度优势,如抗风险能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就当下而言,大大增强了我们应对外部冲击的底气和信心。
第四,推进落实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面临挑战。一是编制方面的挑战,涉及资产负债范围的界定以及估价等问题。比如资产范围,如太空资产、数据资产、数字资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资产、代币化资产以及稳定币等)是否纳入或如何纳入的问题。二是机制创新的挑战,涉及存量指标与流量指标的衔接、风险预警指标的设计、多部门在数据共享与政策协调方面的合作等问题。
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李成、金融研究所曹婧分别就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的国际经验、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
在评议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以往我们的宏观经济分析没有系统运用资产负债表,居然出来了很多高水平的成果,是有些不可思议的(实际上都存在缺陷)。编制和研究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弥补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缺失存量分析的不足,提供了更完整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在理论上形成闭环,价值重大。他还指出,利用国家资产负债表可以厘清社会财富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配置关系以及分析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和企业储蓄-投资关系,在此基础上廓清中国收入-消费-储蓄内在关联,那么扩大消费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此外,基于国家资产负债表还可以构建一个“超越GDP”的新指标,从而能更加全面客观衡量经济发展成果。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该课题研究计划安排全面,研究团队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丰富、能力突出,预期将形成丰硕成果。他强调,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有三项重大意义:一是提升国家宏观管理能力,二是推动实现社会平等,三是事关怎么用好资本、提升资本效率。他指出,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国有资产占比高,这为保障宏观稳定和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支撑。课题组应建言献策,一方面,着力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推动闲置和非盈利性资产的盘活。另一方面,通过国有财富调节收入差距,强化社保体系的再分配功能。此外,他还指出应加强对新型资产(如数据资产)问题的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该项目从存量和财富方面提供了新的数据和视角,这对于科学评估宏观政策空间、财政可持续性乃至增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传统仅以国债占GDP衡量负债水平的方式忽略了一个国家的真实债务风险状况,尤其在中国这样拥有大量国有资产的国家,更应关注“分母”的构成。他强调,社会净财富的科学核算不仅能支撑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合理性,也可用于研判国家长期发展潜力。他进一步指出,净财富核算面临诸多理论与技术挑战,包括如何界定和计量非生产性资产、土地与自然资源价值、海外金融资产估值等问题,必须厘清概念、分门别类、建立稳定的核算框架。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其在数据搜集、历史资料整理和编制方法探讨方面做了大量扎实工作,令人敬佩。他从意义、难点和新挑战三个方面提出见解。首先,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意义体现为三点:一是提供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规模有助于摸清家底,二是提供资产和负债的结构有助于分析资产和负债是否匹配,三是提供资产和负债的分布有助于厘清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财富配置。其次,编制的难点包括资产的范围界定、估值问题等,研究者必须高度重视、谨慎处置;最后,他提示课题组关注国际标准的变化,基于最新的SNA2025框架体系,对数据资产和自然资源入表等加强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马光荣表示,该项目研究对于宏观经济治理十分重要,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应重点关注地方债风险与资产回报优化:我国政府债务形成庞大资产,但资产回报率普遍偏低。化解债务风险需提升资产端收益,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投资配置,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转型。负债端应调整债务结构,降低利率与延长期限:当前城投债利率偏高且期限错配严重,需通过债务置换、显性债务中央化等方式降成本,匹配基建长周期回报需求。他呼吁完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强化信息披露,为市场化发债提供基础,通过资产收益提升与债务管理优化确保财政可持续性。
项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单位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