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谢谢各位参与沙龙活动,谢谢多位专家来一起帮助我们讨论大的一些发展研究方向。
作为缘起本来是承接的与上海有关研究课题,我自己也一直长期做与金融科技有关的研究方向。一会儿由我们课题组几位参与骨干成员更多向各位汇报一些关于课题本身内容。我更多是对这个课题做了统筹。一开始不一定围绕课题内容,更多从我近期做金融科技研究大的方向上来谈一点自己的粗浅思考,先抛砖引玉就整个金融科技研究提出一点相关观点。
讨论金融科技近期特别热,这个热一方面体现在过去大家所讨论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少了,更多人希望用金融科技概念替代互联网金融,这个背后似乎有一些人说因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当中出了一些问题,所以希望利用金融科技摆脱过去污名化现象。另外更重要是为了突出技术在金融发展当中带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大家可以看到进入十九大以来发展进入新的重要历史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我们需要寻找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动力,摆脱过去依靠房地产,依靠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力,要增强技术在经济增长当中驱动作用,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历史地位。什么意思?我们现在谈的金融科技不仅仅是服务于金融自身效率提升,而且它能够通过一定正的外溢性,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促进作用,进而有利于经济增长与分工。历史上可以看到,历次重大技术变革,背后离不开金融制度安排,离不开资本支持。所以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讨论金融科技实际上给予它赋予更高历史使命。
回顾历史,整个现代金融业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最早期当年电报产生给纽约证券交易所带来重大影响和突破。近现代还有一个案例,有一些人读经济金融史可能关注到,胡雪岩跟盛宣怀搞了一场商战加金融战,但为什么胡雪岩作为商人失败了,就是因为盛宣怀掌握了电报,在整个商战过程当中,大家彼此信息传递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在那个时代他就是最重要的金融科技。
近代从60、70、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大家可以看到每一时代信息技术当中软件、硬件等等都在发生一些变化,与之相对应每一个时代金融业务活动,金融形态都受到技术冲击和影响,直到现代近些年来大家可以看到右边一些新型技术突飞猛进,从过去量变到质变,这个时候给整个金融业态带来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大家说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属性,金融重视风险,金融基本原理仍然存在,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有道理的。反过来讲另外一个视角,金融科技新技术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金融某些本质。可以负责任讲,金融是什么,你讨论首先是宏观货币经济学,讨论微观金融经济学,宏观货币经济学,货币边界受到技术冲击影响变得模糊。微观层面金融市场理论最重要核心是什么,是风险评估与定价。随着微观主体行为观测方式变化,随着新技术发展,这些风险定价模式也在产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这个角度来讲新技术切实对金融赖以生存微观基础,宏观背景都在产生深刻影响,所以这是我们认识金融科技从实践跟理论上更重要的起点。
现实当中为了更好描述金融科技发展状况,大家经常用市场整个融资规模来看待,比如2017年来自于这样一个统计数据,全球金融科技融资总规模达到一千亿美元以上,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占比50%以上,这个体现一个特点,第一,全球金融科技创新确实这两年在突飞猛进。第二,中国在其中处于非常特殊地位。这个特殊地位确实非常火爆,这个火爆背后既有一些长期因素支撑,又有短期因素支撑,于是我们想到哪些是长期因素,中国有全球独一无二庞大网民群地,移动手机,移动终端,用户群体不断增长。越来越多微信等其他移动端月活跃用户增速非常快。所有面向终端用户交互截面不得不向移动端进行转,带动需求拉动型金融科技创新。这些可以理解为长期模式。反过来有一些短期要素,比如监管套利,P2P网贷,等等曾经出现过一些问题,支付领域曾经也出现过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一些归因为监管套利。有一些是资本驱动因素,过多资本驱动一方面短期内使得商业模式快速成长,另一方面有时候也会产生拔苗助长的效果。共享单车领域从过去大家认为共享经济新兴模式到现在共享单车成为每一个城市里面一个不再亮丽风景线,而且变成了一个城市顽疾怎么处理。这种状况下中国发展很快,但是背后这些因素值得我们考量,什么是需要进一步发挥中长期因素,哪些是未来发生转变的短期因素,这个是值得我们思考。
...
全部速记请参考文后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