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 演讲实录—王小鲁 业经嘉宾审阅
Home > Metting > > 演讲实录—王小鲁 业经嘉宾审阅

演讲实录—王小鲁 业经嘉宾审阅

  • 简介:
  • Summary:
  • 今天很高兴来参加这个会,可以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正好借这个机会提出几个问题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只是初步的想法,可能不对,所以今天一起讨论下。

会议综述

今天很高兴来参加这个会,可以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正好借这个机会提出几个问题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只是初步的想法,可能不对,所以今天一起讨论下。

我想谈谈现在摆在城镇化面前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城乡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在我看来,这点是严重滞后的。按照统计,2017年城镇常住人口中间没有城镇户籍的人是2.25亿,这些人大部分没有纳入城镇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务也有问题。在我看来,现在城镇化的重中之重是首先要解决这些农村到城市的转移人口的安家落户、社会保障和获得公平的市民待遇的问题。

过去国家统计局每年有关于农民工的调查,其中有关于农民工参保的情况,但是我看到的资料中参保率只公布到2014年。根据农民工调查,2014年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只有不到30%,这是最高的,医疗保险18%,养老保险16%,失业保险9.8%,生育保险7.1%,住房公积金5.6%。如果2014年和2011年相比,都是略有提高,工伤保险提高幅度大一点,其他的大体上都只提高了1%-2%。他们没有纳入城镇户籍,因此大部分人也没有纳入城镇的社会保障。

户籍改革进展是怎么样呢?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户籍的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5%提高到2020年的45%,就是说要有1亿多的人加入城镇户籍。2017年户籍城镇化率比2012年提高了7%,这个进展还是不错的,但是同一个时期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也提高了6%,就是说城镇化还在继续进行,还有源源不断的人进入城市,还有就地城镇化,这些加起来提高了6个百分点。因此,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提高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提高幅度大体上差不多。无户籍城镇常住人口的数量有多大的变化呢?只从2.34亿降到2.25亿,就是说5年中间只减少了900万人。如果我们按这个速度来算一下的话,再过20年还会有1亿8千多万人没有城镇户口,这些人的问题怎么解决?

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按现在户籍改革的进展和速度来讲是远远不够的,户籍改革急需要提速。怎么提速?我觉得要改变现在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对农民工落户条件过严、手续过繁的状况,很多人达到那个标准是可望不可及的。我们知道有标准,要积分落户,但是我打一辈子工也达不到这个积分,所以就落不了户,那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大城市要加快户籍改革,对超大城市来说至少要严禁驱赶所谓“低端人口”。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任何理由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是一种过时的陈腐的观念,要公平地对待所有公民。怎么解决户籍改革加快带来的财政需求?就是要提高公共服务,要扩大社会保障,这个资金从哪儿来?在我看来不是没有解决办法。第一,压缩非必要的行政支出;第二,压缩不必要的政府投资,扩大公共服务。政府的中心工作要从以GDP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我觉得这是当前的要务。

第二个问题,关于城市建设过度占地和过度投资的问题。1990年全国所有城市建成区面积1.29万平方公里,2016年是5.43万平方公里,这中间增长了3-4倍。县城和建制镇的面积从1.6万平方公里上升到5.9万平方公里,县城和建制镇特别是建制镇的建成区面积上升是有原因的,在这期间有大量的乡变成了镇,建制镇的数量大量增加了,所以随着镇的数量增加,镇的建成区面积上升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上升不好解释。在这期间城市数量没有多大的变化,面积却增加了好几倍。

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增长,城市的人口密度在急剧的下降,1990年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1.5万人,2016年是8800人,就是说2016年城市的人口密度几乎只相当于1990年的一半。这期间城市盖了多少高楼,容积率上升了很多。过去是三层楼、四层楼,现在都是20层楼、30层楼。

...

全部实录请参考文后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