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非常高兴在深圳跟各界朋友交流一下我们对金融科技发展中的一些思考。《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是今年我们研究团队在李扬老师的指导和各方支持下完成的第一本成果。未来我们试图把这样一个研究不断推进下去,每年在相对稳定的框架下探讨金融科技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我们之所以要进行这样一些研究,就是在过去新金融发展过程中虽然获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一个因素就是在研究层面、理论共识层面有大量不足之处。当我们的研究没有形成足够理论支撑,没有在行业发展中形成站得住脚的共识的时候,就任由市场自由发挥,任由各种可能的差异性、矛盾性政策不断起作用,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容易出现“一地鸡毛”的状况,这是我们讨论金融科技并试图把它做成持续性、稳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起点。
今天我将根据研究报告的主要框架,结合我自己的看法跟各位汇报和交流一下。谈到金融科技的时候,大家脑海中有时想到的是科技金融,有时是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些词汇之间经常是被混淆的。比如谈到科技金融时,过去在国家层面已经有了相关政策,它的核心是指利用金融手段支撑科技产业发展,这是一个固定词汇。谈到互联网金融时,概念边界开始出现模糊和分化。当年的十部委意见对互联网金融做了很多归纳和定义,相关的要素似乎值得进一步商榷,比如跟互联网信托有关、跟互联网资管有关,在新的环境下似乎逐渐定义到非法集资这个层面了。有些模式、产品,像 P2P、互联网支付在新的情况下遭遇市场和监管多重影响。这时候就使得我们在新的情况下要重新对金融科技边界予以梳理。为什么梳理?一方面,过去历史包袱比较重,我们要进行历史划断;另一方面,金融越来越强调严监管,如何找到金融发展中的亮点,其中结合新技术来实现效率的提升,更安全、更合规,这显然是既符合政策方向,又符合市场发展的自身规律。这是当前窗口期讨论金融科技的重要节点。
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对金融科技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国家层面,相关部门不断地研究如何实现新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像人民银行、国家金标委等等组织也在研究这个领域是否要实现更多的标准化建设,是否要出一些专项规划。地方层面,主要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等,也越来越重视在金融科技领域出台相关政策。所以这个节点是我们讨论金融科技的重要时间点。我们讨论金融科技时,以 2016 年金融稳定委员会提出的概念作为大家的研究基点。这个概念核心指的是在遵循金融市场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新技术进入金融的业务流程中所带来全面深入的影响,这是一个直观的概念。所以当谈到金融科技,大家会想到两点:第一,技术确实对整个金融活动带来了全面冲击和影响;第二,这些影响不改变金融自身的一些规律。我们知道历史上技术对金融的影响一直都有,无论从电报、电话的产生,到后来金融交易从手工到电算化等等,技术冲击一直都有。为什么当前这个时代大家更关注呢?我个人认为无非是对新金融、新领域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技术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多,同时监管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在这样一个宏观概念的基础上,现在需要进一步细化,怎么样来细化呢?过去谈金融的时候,更多从金融主体、行业主体角度认识金融问题,但是随着金融的混业经营,技术的冲击和影响,原有金融机构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所以无论从认识金融活动的角度,还是金融监管的角度,大家越来越侧重于从业务和功能角度来认识金融,新金融、金融科技也概莫能外。
...
全部实录请参考文后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