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非常高兴做这个评论。正好李老师讲负债的持续性,我也做有关可持续性的研究。先回应一下报告里的内容,我觉得确实要把实体和金融拆开来讨论。因为金融受到其他干扰因素太多,比如8月份同业激增与债券通有关,中国利率高,大量国际资金在这儿进行套利。由于只有单项流,所以大量流入中国买同业,跟原来的同业激增又不太一样,这是一个特殊的套利,因为收益率非常高,而且人民币一直在坚挺的升值。
接下来简短一点的探讨。第一个探讨的是中国只要一复苏,就开始要降杠杆。全球也是这样,只要复苏迹象一强,信用收缩就开始。而中国上半年经济形势很好,6.9%,连续6个季度回升,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因为环比并没有任何改善。增长速度显示出一系列复苏的迹象,也就有了降杠杆的需求。
第二个特征,央行本身就有信用收缩的现实的特征,因为央行负债表是基于外汇占款进行货币释放,所以外汇占款的持续下降一定会导致货币释放的下降,唯一的弥补方式主要是靠增加货币乘数。中国整体信用由于外汇占款的下降已经在收缩,再加上经济情况好,所以就开始另一项收缩计划,加强监管。降低杠杆也就是降低乘数,因为中国的货币释放持续下降主要是靠货币乘数,连创新高。现在通过一系列严监管降低杠杆,信用开始收缩。央行基于外汇占款持续下降,必然会导致央行基础货币释放的下降,再加上严监管,降杠杆,乘数也会下降,所以整体信用收缩是中国的一个特性。
...
实录全文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