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大家好。我大致把《新三板发展报告》浏览了一下,这个《报告》是我近一段时期以来看到的最权威、最完整、最严谨的一份关于新三板的发展报告,对新三板的历史发展,现阶段发展遇到的问题、难点,以及下一步政策改革的方向都做了非常专业、严谨的论证和分析,借助这个机会,代表股转公司向李扬老师和他们的团队致以敬意。新三板市场的建设和改革,既要靠监管部门,也要靠市场组织者自身努力,更需要有专业化的第三方智囊机构建言献策,因此李扬老师团队的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要向刘平安博士表示敬意,也十分赞成李扬老师的观点,理想情怀是一个方面,真正的市场实践又是另外一个层面,包括对市场流动性问题的理解、增量改革的路径、破坏性创新、市场结构的改革,在实践中也不是那么简单。但是无论怎么说,建设一个新兴的市场一定需要理想情怀,如果没有理想情怀,在既有的市场格局和既定的利益格局下,是很难做到创新突破的。
新三板很年轻,今天我们回头来总结,创新还是非常重要的经验和特色。新三板市场自诞生起就有些理念概念上的突破,比如说称之为“挂牌”而不是“上市”,称之为“公开转让”而不是“公开交易”等,称之为“交易场所”而不是“交易所”,这些概念本身就是为制度创新创造条件,因此才有了新三板和传统交易所不一样的上市安排、监管机制安排。
现行《证券法》对企业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的制度主要是针对成熟企业设置的,不适合中小微企业。这些概念并非无目的创造词汇,而是为服务中小微企业打开制度空间,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创新对支撑市场的快速起步确实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到今天,我们发现有些概念本身又变得模糊了起来,市场也存在争论,比如是场内还是场外,是上市公司还是挂牌公司等等。到了这个阶段,这些概念本身的争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但是无论怎么说,这些问题的产生及其引发的思考都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
实录全部内容请参考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