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因为对金融我们确实都是外行,特别是国际金融,今天听了三位的演讲感觉收获很大。因为没有太多的思考,只是谈三点想法。
第一点,连平研究员提到关于长期、短期我觉得确实有这方面的影响,因为现在看来短期内只是一个心理因素的成分要远远大于实质因素的成分,包括金融市场的一些变化等都是短期内的心理因素。但长期来说肯定会有实质的影响,像程炼说的,现在很多信息不对称,加上这个事件还在演进中,可能像发大水似的,心理上突然有个决口的感觉,但实际上这个事件是一个慢慢的过程,真正实质发酵要有一个过程,公投完以后有一系列的工作,甚至真正的谈判,有人甚至说有10 年的时间。我觉得实质的影响是长期的,长期对我们的影响现在不急于下结论。应该说今天我们谈的主题很有意义,应该是一个长期研究的主题,这个研究可能需要锲而不舍地长期研究下去,这样我们才有一个相应的应对。
第二点,关于全球化这一块值得深入研究。因为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新工业革命,包括“新经济”现在提得很多,其实美国在20 世纪的时候,90 年代末,美国的经济风行新经济,当时是信息技术和全球化两大因素推动产生了新经济,增长也比较好,高增长,低通胀,就业率也比较高,甚至财政赤字率也比较低,是一个很美好的年代。但是到了2000 年下半年最后这个泡沫还是破灭了,新经济两大因素,一个是信息技术,一个是全球化,一般是公认的。如果全球化按照邵研究员分析的情况越来越不乐观,现在信息技术这一块发展比较快,而且对新经济的推动因素是越来越大的,这一块包括李克强总理现在因为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非常希望在新经济这一块信息技术有突破,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说法,甚至统计等各方面工作都想把它包括进去。
...
全部实录请参考文后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