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刚才李老师提出对于去杠杆的认识,包括施策的具体方案,对于国家的建议非常高屋建瓴,而且也是我们将要发布的主报告的基调。接下来由我代表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成果。我和常欣做主发布,后面还有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就自己的专业研究做进一步的解读。
大家心照不宣都觉得杠杆率高了不好,但是为什么不好?从理论层面上怎么解读?这里简单作点分析。
首先是过高杠杆率会带来短期的风险。杠杆率高了以后,或者借的钱多了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借钱给你的机构如果对你有信心还会借给你,如果对你没有信心就不借给你了,或者提高风险溢价,或者不给你贷款展期,这会出现多重均衡。其中有一种结果是好的,就是你还可以活下去,现在很多企业包括僵尸企业为什么能活下去?不一定是因为信任,是因为有政府在担保和施加压力。还有一种像房地产企业,因为对你没有任何信心,不给你钱,不能展期怎么办?通过影子银行各种渠道来借钱,这实际上是在制造更大的风险。这会造成顺周期的问题、嫌贫爱富的问题、金融加速器的问题,你好了给你钱,不好就不给你钱,所有这些问题和过高的负债有很大的关系。另外,还有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我们经常讲杨白劳和黄世仁的故事,在中国确实存在这个情况,有些地方政府看到很多企业借了那么多钱还不起,反而不能让它破产,因为它破产了以后地方政府日子更难过了,所以债务人也可能反客为主。
其次,过高杠杆率的长期危害更值得我们关注,它改变了市场主体行为的模式,其中一个情况就是债务扩张下的狂欢。为什么讲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企业负债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都很高,这时候大家都指望银行不断放贷、不断信用扩张、不断加杠杆,因为只要再加杠杆大家都能活下去。银行为什么要给破产的企业继续贷款呢?因为它可以从中获得基本利息的返还,很多企业借的债是要还本付息的,主要是付息,本暂时还不了。这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债务扩张下集体的狂欢,大家好像喝了毒药以后都会活得更好。另外一个结果,可能会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债务的“拉弗曲线”效果,债权人发现你把债务人的债减掉,自己砍自己的胳膊,自己受损失,反而对自己是有好处的。这个在中国过去出现了很多次,在今天还会出现。债务的“拉弗曲线”是高杠杆形成的,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一定是最坏的方式,有时候让僵尸企业活下去还不如让它破产,不如减轻这个债务,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中间会存在很多道德风险,谁能拿到这块蛋糕?即便我们有很多资产,我们资产可以覆盖这么多的债务,但是用资产来清偿债务过程中,左口袋到右口袋的机制极其重要,如果没有合理的机制,大家都在转移的过程中都想分一杯羹,这会是中国目前市场化体制没有建立完善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
全部实录请参考文后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