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智库论坛 > 演讲实录——汤世生
Home > Metting > THINK TANK FORUMS > 演讲实录——汤世生

演讲实录——汤世生

  • 简介:
  • Summary:
  • 7

会议综述

听了剑峰一个很好的报告, 用托宾q 来解释日本的负利率问题。我要说的就是三个体会。第一个,负利率日本做了十年,它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用托宾q 的公式, 无论在开放环境还是在封闭环境下,它的有效性到底怎么样?要引入更多的参数变量,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刚才剑峰提到在开放情况下两个世界的合并和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它的影响,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呢?因为,美国尽管没有做负利率,但是在2008 年以后做了一个跳跃式的低利率。当时联邦储备实行低利率政策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是迅速修补美国居民的家庭资产负债表,将资产价格降下来。所以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包括欧洲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和日本的初衷以及对经济的治疗不在同一个道上。欧洲的问题是经济的低迷,主要是欧元区的各个国家对负债的比重自己没法控制,因为根据它的经济增长速度决定货币的供给和统一的价格。日本的负利率政策早期对它的股票市场影响挺大,后面一些年代利率的变动基本上影响不大了,低利率对投资影响也是有限的。所以,日本还继续实行低利率政策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日本的经济学界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声音?这是一个问题。

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呢?因为中国的环境跟它有一个相似的地方,中国和日本都属于高储蓄率国家。美国为什么不搞负利率呢?因为美国的储蓄率低。中国如果做负利率,是不是有好的效果?还有一个实际的情况,中国金融机构配置资产的时候,从结果上来看,配置的结果对企业负债的总体效益来讲是负的。我们现在的不良资产率,银行披露的是2% 左右,相对银行的利率水平来讲,从整体来讲,最后算出来的结果肯定也是个负数。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的成本、企业借款的利率变化对它们的影响效率是不大的。曾经在十年前有人说过,中国的利率对企业负债的弹性是弱化的。企业的口号是能借的就借,能花的就花,能赖账不还的就不还,最后往往是敢负债的都赢了,如果折算到价格里看,中国企业的负债整体来讲成本是极低的,甚至是负的。这是第二个看法。

...

全部实录请参考文后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