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 演讲实录——张平
Home > Metting > > 演讲实录——张平

演讲实录——张平

  • 简介:
  • Summary:
  • 1

会议综述

2015年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比较平稳,满足了宏观增长基本目标需求,宏观稳定政策取得了成效。2016年经济三大指标GDP、CPI、汇率均在目标范围之内,2016年增长了6.7%,保证了6.5%以上的增长;通货膨胀率在2%以内,也是保证了今年的3%的目标值;汇率今天6.76,仍在6.8的预期限度内,中国加入SDR后,我们的汇率水平从盯死美元,向一揽子有效货币汇率过度,这个过度必然会导致一定的主动调整机制,是在容忍范围内。可以说中国的宏观稳定化政策,在今年取得了积极效果。

从经济增长与周期的分解和计算看,中国周期2016年有了回升的动力,主要来自库存周期回升,也对结构性减速起到了短期抵消效益,并引领了PPI在9月份终于转正。PPI转正还有一个贡献就是贬值,中国原材料进口较大,未来人民币预期贬值调整会继续支撑PPI价格。

我们的库存周期回升动力上升,但是经济结构性减速的下滑压力依然存在。库存周期回升并没有带来全面的经济复苏,M1和M2的剪刀差依然很大,似乎进入到了流动性陷阱,即投资收益过低,而风险过大,人们不愿意投资,宁可增加手上的头寸防范风险。我们从结构角度再看看我们经济发生的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已经从第二产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转向了第三产业带动,转向了消费带动;我们释放大量的货币激励投资,但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投资低迷,完全靠国家投资支撑,靠居民房地产投资维持了9%左右的投资增长。

我们从结构变化中不仅要看到短期的动力变化特征,更要从结构的角度看出中国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即经济结构服务化阶段,即服务和消费主导的发展阶段。这是我们这一本书里,最重要的第二个要探讨的主题。

中国经济二次转型和效率模式的重塑。很多人最关心的是中国增长速度,但实际任何经济增长速度是不是高质量增长,应该看两个指标:1)劳动生产率是否能更快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工资福利水平可以持续提高;2)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水平是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提高证明一国经济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占经济增长的部分不断提高,经济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只有这两者的提高才能保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度的增长伴随了这两个的提升,我们看报告中给出明确的计算,1)劳动生产与经济增长同步;2)TFP贡献逐步提高;但2008年后,这两个同步开始下降,如果是个短期冲击问题比较好办,但我们看到些机理性问题,而且外推后更为严重。

一是劳动生产率下降。我们蓝皮书里也给出来了劳动生产率,我们能看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下降,2008年到2015年,生产率增长8.16%,比高峰增长期间有所下降,而后计算“十三五”期间会更快下降到6.9%,原因就是我们的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是比较快的,增长速度为7.4%,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只有5%。随着我们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意味着我们大量资源转向服务业,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不是提高而是下降,因此加速提升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是一个可以改变劳动生产率下降非常重要的方面,当然制造业大幅度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更是应有之义,否则劳动生产要素向第三产业转移,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慢,必然导致全国劳动生产率下降。

...

全部实录请参考文后附件。